《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融入了作者十多年的SAP 财务实施经验,全面详细地介绍了SAP 原理、操作、配置、设计理念、业务实践等内容。全书共11 章,分别介绍了SAP 基础知识、总账模块、应收模块、应付模块、资产模块、成本中心会计模块、产品成本控制模块、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内部订单模块和合并模块等专业内容,以及作者对SAP 财务应用的一些深入思考。终章中的内容主要是跨模块的或者综合性的知识,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
《由浅入深学习SAP财务》阐述全面又细致入微,实用性强。可以作为SAP 财务顾问的“备查宝典”,也可以作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导用书。对于相关的财务研究人员而言,本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汇集作者20年SAP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经验与心得,解析9大财务核心模块的原理、配置、设计理念、业务实践和注意事项;
本书帮助SAP应用者更有效地利用SAP系统,帮助咨询顾问合理地将SAP应用于不同企业;
本书阐述全面又细致入微,实用性强。可以作为SAP 财务顾问的"备查宝典",也可以作为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导用书。
高林旭: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经济学士。曾在国有大型企业任职,从事成本会计岗位。现就职于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从事Oracle和SAP的实施,主要侧重于财务模块的实施。二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项目一线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培训、实施和项目管理经验。
第 1章 SAP基础知识
1.1 SAP概述 1
1.1.1 SAP公司与SAP应用产品 1
1.1.2 SAP可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2
1.2 SAP界面介绍 2
1.2.1 SAP的登录 2
1.2.2 SAP前台操作 4
1.2.3 SAP后台配置 7
1.3 SAP财务主要模块介绍 9
1.3.1 SAP财务相关模块的体系 9
1.3.2 财务会计(FI)模块的基本功能 10
1.3.3 控制(CO)模块的基本功能 11
第 2章 总账模块
2.1 基础知识 14
2.1.1 总账模块的基本功能 14
2.1.2 总账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14
2.2 组织结构 15
2.2.1 公司代码 15
2.2.2 公司 15
2.2.3 业务范围 16
2.3 主数据维护:会计科目 17
2.3.1 会计科目表 17
2.3.2 会计科目的创建 19
2.3.3 会计科目的冻结 25
2.3.4 会计科目的删除 25
2.4 会计凭证处理 27
2.4.1 会计凭证处理的基本概念 27
2.4.2 会计凭证输入的基本操作 27
2.4.3 会计凭证输入的字段介绍 29
2.4.4 会计期间维护 31
2.4.5 汇率维护 34
2.4.6 对预制会计凭证的过账 删除 36
2.4.7 外币凭证及附加本位币 37
2.4.8 凭证的冲销 39
2.5 科目余额查询 42
2.6 定期处理 44
2.6.1 月末操作:自动清账 44
2.6.2 月末操作: GR IR重组 47
2.6.3 月末操作:外币评估 51
2.6.4 月末操作:货币换算 58
2.6.5 年末操作:维护新财政年度会计凭证编号范围 59
2.6.6 年初操作:科目余额结转 62
2.7 总账模块报表 67
2.7.1 对外报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 67
2.7.2 对外报表:现金流量表 70
2.7.3 对内报表介绍 70
2.7.4 S 4推出的新的报表 71
2.8 总账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72
第3章 应收模块
3.1 基础知识 73
3.1.1 应收模块的基本功能 73
3.1.2 应收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73
3.2 组织结构 74
3.3 主数据维护:业务伙伴(客户) 74
3.3.1 业务伙伴的概念 74
3.3.2 客户的概念 75
3.3.3 业务伙伴(客户)的创建 75
3.3.4 业务伙伴(客户)的更改和显示 87
3.3.5 业务伙伴(客户)的冻结与解冻 88
3.3.6 业务伙伴(客户)的删除标记与删除 89
3.3.7 业务伙伴与客户、供应商的字段状态形成规则 97
3.4 客户发票的处理 100
3.4.1 来自销售与分销模块的发票 100
3.4.2 手工输入的发票 104
3.4.3 发票业务的冲销 106
3.5 收款及清账 109
3.5.1 收款同时清账 109
3.5.2 收款时不清账,事后清账 115
3.5.3 收款的冲销与清账的重置 118
3.6 预收款的处理 120
3.6.1 预收款的直接输入 120
3.6.2 通过预付订金请求输入预收款 122
3.7 应收票据的处理 124
3.7.1 应收票据的接收与清账 124
3.7.2 应收票据的承兑 125
3.7.3 应收票据的贴现 127
3.7.4 应收票据的背书转让 127
3.8 客户的其他特别总账业务 129
3.9 客户余额查询 131
3.10 定期处理 132
3.10.1 月末操作:外币评估 132
3.10.2 年初操作:客户余额结转 132
3.11 应收模块报表 134
3.12 应收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135
第4章 应付模块
4.1 基础知识 136
4.1.1 应付模块的基本功能 136
4.1.2 应付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136
4.2 组织结构 137
4.3 主数据维护:业务伙伴(供应商) 138
4.3.1 供应商的概念 138
4.3.2 业务伙伴(供应商)的创建 138
4.3.3 业务伙伴(供应商)的更改和显示 143
4.3.4 业务伙伴(供应商)的冻结与解冻 143
4.3.5 业务伙伴(供应商)的删除标记与删除 143
4.4 供应商发票的处理 143
4.4.1 来自采购模块的发票 143
4.4.2 手工输入的发票 151
4.4.3 发票业务的冲销 153
4.5 付款及清账 157
4.5.1 付款同时清账 157
4.5.2 付款时不清账,事后清账 158
4.5.3 付款的冲销与清账的重置 161
4.6 预付款的处理 163
4.6.1 预付款的输入 163
4.6.2 预付款和应付发票的清账 164
4.7 应付票据的处理 165
4.7.1 应付票据的开立 166
4.7.2 应付票据的兑付 167
4.8 供应商的其他特别总账业务 168
4.9 供应商余额查询 171
4.10 定期处理 172
4.10.1 月末操作:外币评估 173
4.10.2 年初操作:供应商余额结转 173
4.11 应付模块报表 173
4.11.1 通用报表 173
4.11.2 适用于我国企业的报表 174
4.12 应付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176
第5章 资产模块
5.1 基础知识 177
5.1.1 资产模块的基本功能 177
5.1.2 资产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177
5.2 组织结构 178
5.2.1 折旧范围 178
5.2.2 折旧表 180
5.2.3 资产分类 180
5.3 资产数据的维护 184
5.3.1 资产数据的结构 184
5.3.2 资产数据的创建 185
5.3.3 子资产的创建 188
5.4 资产的购置 189
5.4.1 在FI模块中直接输入的购置 190
5.4.2 来自采购业务的购置 193
5.5 资产的转移 197
5.5.1 公司代码内的归属转移 197
5.5.2 公司代码内的价值转移 199
5.5.3 公司代码间的转移 200
5.6 资产的折旧 201
5.6.1 资产折旧的原理 202
5.6.2 资产的计划折旧 205
5.6.3 资产折旧的运行 207
5.7 资产的报废 210
5.7.1 有收入的报废 210
5.7.2 无收入的报废 213
5.8 在建工程的成本归集与转固 215
5.8.1 在建工程的成本归集 215
5.8.2 在建工程预付款的核算 215
5.8.3 在建工程的转固 218
5.9 资产的年度处理 220
5.9.1 资产会计年度更改 220
5.9.2 资产年终结算 222
5.10 资产模块的初始化 224
5.10.1 初始化相关的主要配置 224
5.10.2 资产数据初始化的方法 225
5.10.3 资产期初数据的准备和校验 229
5.10.4 通过LSMW导入资产期初数据 230
5.11 资产模块报表 233
5.12 资产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236
第6章 成本中心会计模块
6.1 基础知识 237
6.1.1 成本中心会计模块的基本功能 237
6.1.2 成本中心会计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237
6.2 组织结构 238
6.2.1 控制范围的概念及其与公司代码的关系 238
6.2.2 控制范围的属性定义 238
6.3 主数据维护:成本中心(组) 240
6.3.1 成本中心的创建 240
6.3.2 成本中心的变更 243
6.3.3 成本中心的删除 244
6.3.4 成本中心组的维护 246
6.3.5 标准层次结构的维护 248
6.4 主数据维护:成本要素(组) 250
6.4.1 总账科目中的成本要素 250
6.4.2 初级成本要素 251
6.4.3 次级成本要素 252
6.4.4 成本要素组的维护 253
6.5 主数据维护:作业类型(组) 255
6.6 主数据维护:统计指标(组) 256
6.7 成本中心计划 257
6.7.1 成本中心输入计划 成本 257
6.7.2 成本中心作业输出 价格计划 259
6.7.3 成本中心计划的编制助手 261
6.8 成本中心实际过账 263
6.8.1 通过FI MM模块过账 263
6.8.2 成本中心重过账 264
6.8.3 统计指标的记账 266
6.9 月结操作 267
6.9.1 分配 分摊循环的执行 267
6.9.2 作业价格的计算 274
6.10 成本中心会计报表 279
6.10.1 运行报表前的用户设置 279
6.10.2 成本中心会计常用报表 281
6.11 成本中心会计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283
第7章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
7.1 基础知识 285
7.1.1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的基本功能 285
7.1.2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285
7.2 产品成本计划 287
7.2.1 物料的基本属性:价格控制 287
7.2.2 物料价格的修改 291
7.2.3 物料成本的滚算:单一滚算 293
7.2.4 物料成本的滚算:批量滚算 302
7.2.5 成本滚算结果的删除 311
7.3 成本对象控制 312
7.3.1 针对生产订单的月结 312
7.3.2 针对销售订单的月结 330
7.3.3 按期间计算的产品成本 337
7.4 实际成本核算 物料分类账 340
7.4.1 实际成本核算 物料分类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40
7.4.2 实际成本核算的系统操作 344
7.4.3 实际成本核算 物料分类账的细节问题 353
7.5 CO模块月结总结 362
7.6 产品成本控制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363
第8章 获利能力分析模块
8.1 基础知识 364
8.1.1 PA模块的基本功能 364
8.1.2 PA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364
8.1.3 类型 365
8.2 组织结构 366
8.2.1 经营范围 366
8.2.2 经营范围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367
8.3 数据结构 368
8.3.1 特征字段 368
8.3.2 值字段 369
8.4 数据的传送(平时) 371
8.4.1 来自销售开票的数据 371
8.4.2 来自FI MM记账的数据 373
8.4.3 手工输入数据 374
8.5 数据的传送(月末) 376
8.5.1 实际成本的传送 376
8.5.2 成本中心费用分摊到获利能力段 378
8.5.3 自上而下的分配 381
8.5.4 来自生产订单结算的数据 384
8.6 报表的出具 386
8.6.1 查看报表的结果 386
8.6.2 报表的编制 388
8.6.3 报表的权限控制 392
8.7 PA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394
第9章 内部订单模块
9.1 基础知识 395
9.1.1 内部订单模块的基本功能 395
9.1.2 内部订单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396
9.1.3 内部订单的分类 396
9.2 内部订单的创建 398
9.2.1 内部订单创建的系统操作 398
9.2.2 内部订单类型的相关配置说明 401
9.3 内部订单的记账 402
9.3.1 总账模块的直接记账 402
9.3.2 资产模块折旧的记账 403
9.3.3 库存模块发料的记账 404
9.3.4 采购模块采购的记账 405
9.4 内部订单计划和预算 406
9.4.1 内部订单的计划 406
9.4.2 内部订单的预算 409
9.5 内部订单的月末结算 414
9.6 内部订单的相关报表 419
9.6.1 运行报表前的用户设置 419
9.6.2 内部订单常用报表 420
9.7 内部订单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422
第 10章 合并模块
10.1 基础知识 423
10.1.1 合并的基础知识 423
10.1.2 SAP合并模块的演进过程 424
10.1.3 EC-CS模块的基本功能 424
10.1.4 EC-CS模块中的全局参数 424
10.2 合并模块的组织结构 425
10.3 合并模块的主数据 426
10.4 合并数据的形成 429
10.4.1 合并凭证的自动生成 429
10.4.2 合并凭证的手工创建 430
10.4.3 合并数据的外部导入 432
10.4.4 数据监控器 437
10.5 合并数据的抵销 438
10.5.1 内部应收应付的抵销 438
10.5.2 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 442
10.5.3 期末存货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446
10.5.4 内部投资抵销的处理 450
10.5.5 合并监控器 451
10.6 合并模块的相关报表 452
10.6.1 合并报表的类型 452
10.6.2 主要的合并报表 452
10.7 合并模块设计的流程和方案要点 454
第 11章 关于SAP财务应用的深入思考
11.1 组织结构的作用与设计 455
11.1.1 各模块组织结构的梳理 455
11.1.2 组织结构的作用 457
11.1.3 财务组织结构的约束条件和影响 458
11.1.4 设计组织结构时考虑的因素 459
11.2 几种核算组织的区别:业务范围、利润中心、段 460
11.2.1 3种组织的定义 461
11.2.2 3种组织的衍生规则 461
11.2.3 3种组织结构的共性和区别 462
11.2.4 使用利润中心的特别说明 463
11.3 SAP生成集成会计凭证的原理 464
11.3.1 来自MM模块的集成 464
11.3.2 来自SD模块的集成 470
11.3.3 来自CO模块的集成 473
11.3.4 来自FI模块自身的集成 475
11.3.5 小结 476
11.4 SAP操作科目表的规划及建议 482
11.4.1 操作科目表的总体架构规划 482
11.4.2 具体科目设计 483
11.5 验证和替代的应用 496
11.5.1 验证的应用 496
11.5.2 替代的应用 497
11.5.3 验证和替代的通用知识 498
11.6 物料期间、会计期间、成本期间的管理 501
11.6.1 物料期间的管理 501
11.6.2 会计期间的管理 504
11.6.3 成本期间的管理 505
11.6.4 3种期间的协同 506
11.7 一个物料多种成本的核算 506
11.7.1 按SDI和WBSE的库存评估 507
11.7.2 分割评估 511
11.7.3 小结 517
11.8 跨工厂的成本滚算 517
11.8.1 成本滚算的基础知识:传输控制 517
11.8.2 同一公司代码下的跨工厂成本滚算 518
11.8.3 不同公司代码下的跨工厂成本滚算 520
11.8.4 小结 521
11.9 为什么SAP中没有在制品的盘点 521
11.9.1 传统的在制品盘点思维 521
11.9.2 SAP中为何不能实现在制品的盘点 522
11.10 财务月结和年结步骤总结 523
11.10.1 财务的月结步骤 524
11.10.2 财务的年结步骤 527
11.11 如何提升系统在处理月结事务时的性能 529
11.11.1 后台运行的参数选择 529
11.11.2 减少订单月结操作中的订单数量 530
11.11.3 减少实际成本核算的处理对象数量 534
11.12 SAP上线时的初始化 535
11.12.1 初始化的总策略 535
11.12.2 财务余额的切换策略 538
11.12.3 未清单据的切换策略 544
11.12.4 期初切换上线的时间计划 544
11.13 SAP上线后是否要并行 545
11.13.1 国家有关规定的解读 545
11.13.2 并行的初衷和可能的做法 545
11.13.3 关于并行的分析及结论 547
11.13.4 风险应对 548
附录
附录A S 4和ECC在财务方面的对比 549
附录B SAP常用的表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