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地理特征与景观原真性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与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抽样调查方法与数据库建设方案,深入分析了原真地理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研制了中国原真地理特征的区划方案,进一步解析了不同区域原真地理特征的形成机制。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美
《刘兴土院士文集》是刘兴土院士数十年来论文和著作成果的集合,凝聚着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湿地学科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总结,也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共同的研究成果。文集包括沼泽篇、湿地篇和区域农业篇,内容涉及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退化与恢复、湿地保育与管理,以及黑土地生态保护、松嫩-三江平
本书是一本针对青藏高原北缘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实习指导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概述和青藏高原北缘及祁连山河西走廊概况、实习区划分与实习指导、实习设计与实习分区、实习信息化四个部分,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习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监测和观测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地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黑龙江省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部,区内分布有大面积天然湿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是三江平原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是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及其它水鸟重要的繁殖栖息地及迁徙水鸟的重要停歇地。本书共分十五章。第
本书全面探讨冰川保护的理论基础、技术措施及实际案例,介绍冰川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在介绍冰川变化现状及其对自然灾害、水文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深远影响的基础上,突出冰川退缩对全球生态平衡与社会发展的威胁,详细阐述多种保护措施,如人工覆盖、人工增雪、节能减排、地球工程等,从理论原理到技术实施方面提供系统分析和实践指
气候水文变化对生态系统、农牧业等影响重大,尤其在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系统脆弱的内蒙古荒漠地区更为显著,亟需研发内蒙古荒漠化生态系统应对气候水文变化关键技术。本书以内蒙古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等数据及野外调查与测试,应用多元统计、随机森林等方法,识别了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因子的时空变异规律;揭示
本教材通过介绍庐山地区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以及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工作技巧,服务于高等学校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工作;同时,本教材也可以用于庐山地区研学、旅游等活动的参考资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根本与理论依据。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与文明发源地。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小微湿地是良好的生物庇护所、重要的洪水
本教材作为国家林业和 草原局研究生教育“十三五” 规划教材,共分9章,第1章 阐述了湿地的定义和类型、 湿地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 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至 第9章分别介绍了湿地生态 系统结构与功能,湿地水文 、土壤与物质循环,湿地生 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服 务及价值评价,湿地生态系 统定位观测,
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 是绪论,介绍无人机遥感水 质监测的现状、水质参数遥 感反演研究进展以及主要研 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章 是水质参数遥感反演原理, 着重介绍水质遥感监测基本 原理以及水质参数遥感反演 的主要方法等内容;第3章 是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主 要介绍研究区域概况、水质 样品采集与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