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作为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本书从信仰、庙祀、信俗三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在信仰角度,本书介绍了碧霞元神号的由来、缘起、祈嗣、敕封、祀典等;在庙祀角度,本书介绍了碧霄上中下庙、洞府、佛院等;在信仰角度,本书介绍了碧霞神诞、香税等。在史料发掘上数有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交流的机制与路径研究(17BH155)的研究成果。书稿首先简要介绍了妈祖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接着在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妈祖文化在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发展的历史
本书是对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和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两部“蒙求体”神仙传记的点校合刊。两书仿照《蒙求》体例,把每两个神仙故事合并为一条,每个故事用四个字概括为一个主谓结构的短句,使得分别概括两个故事的两个短句上下对偶,充当两个故事的标题。其中,《仙苑编珠》三卷,共计一百五十五条,记述了从远古迄于唐末五代的三百余位神
《古典神话》历经多次修订,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系统介绍了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传说,并深入探讨了古典神话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视角多维,文献丰富,既能成为西方古典学研究者的基础文献资料库,又可视作普通读者系统了解西方神话及其研究的入门书。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创世神话与众神》在界定古典神话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希腊神话
麦克斯·缪勒,一生涉猎广泛,著述甚丰,《比较神话学》1856年首次发表在《牛津文集》上,属于其早期著作。在《比较神话学》中,缪勒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印度、希腊、罗马、北欧的神话,认为许多神话都有同样的源头——古代语言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对人类和天地万物一视同仁,以同样的词表达他们的行为,构成了种种神话的根
本书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第三辑)的一种。本书以中华各民族(含周边游牧人)的传说祖先、文化英雄的奇异“诞生—死亡—再生”,经受磨炼、考验,“化身斗法”,以及抗天战地、创造发明、杀怪除害、救世济民的业迹为枢轴,与世界相关英雄故事初步对较,实证作者提出的“整体对应/多重平行/细节平行”比较文化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信使,人类中旅者、使者、小偷、商人和演说家的保护神。他手持传令权杖,足蹬有翼金靴,穿梭于凡圣两界。他是梦的指引者和守夜人,也是进入冥府的灵魂向导。他发明打火棒是薪尽火传的典范,弥合了因普罗米修斯盗火种而断绝的人神关系。作为宙斯神的小儿子,他靠创造在奥林波斯家族中赢得了神圣位置,作为首席传令官在
一部溯源夏商周三代祖先神话的创新之作,探讨了鲧、禹、帝舜、仓颉、祝融等神话人物,阐释了一套全新的上古神话生成机制。作者结合文献、文物、古文字与域外神话传说,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探究了鲧禹神话与西亚神话的渊源关系、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联系、殷商时期玄鸟与雷神崇拜的成因等,全面揭示了三代先民的造神运动和奉神为祖的历史叙事
本书是闻一多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神话学研究成果的描述,全书共十四章,除《伏羲考》《姜嫄履大人迹考》《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等经典成果外,还收录了《文学的历史动态》《道教的精神》等中国传统民俗学术延伸,在此基础上还借鉴外国的民俗学、人类学理论,把系统联想与严实的考证结合起来,颇具启发性和创新性。民国时期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频
本书以江苏地区民间信仰的形成、发展、变迁为研究重点,对江苏地区民间信仰的历史以及国家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民间神祇的兴起发展变化、信仰仪式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民间信仰与江苏地区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