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是哈贝马斯在1962年出版的成名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续篇。在该书中,哈贝马斯从社会史和概念史的角度定义了公共领域的概念,并认为公私划分是公共领域存在与运行的第一前提。 但公共领域从近代以来一直在衰退,新媒体的兴起是病源所在。电视和报纸的泛滥使得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型,公域
本书借助现象学的研究路径,在年幼孩童对陌生的生活世界的日常体验中,探讨个人意识到社会秩序的先决条件、特定内容和边界。作者认为,年幼孩童由“以言行事”来体验陌生的开端性经验,奠定了个人想象社会秩序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年幼孩童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实践,通过秩序认同的建构,生发出自身想象社会秩序构成的自然态度。作者由此得出结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创办,每年出版两辑。第二辑分为治安学理论、治安治理和综述3大专题,精选了7篇论文,全书约180千字。本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治安学学科,聚焦治安学基础理论、治安治理、学科交叉、域外治安研究,发表具有理论性、前沿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治安学专业提档升级,助推治安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提
本书为高建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国别政治思想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也是由高建教授主持的西方国别政治思想史丛书之一。该书并非一般意义的加拿大政治思想介绍,而是力图较好揭示加拿大政治思想所具有的本国特色的一部专著。全书设三编,即“一个加拿大”“社会公正的追求”“民族与包容”。每编采用历史先后顺序的方法,分设若干章,体现出在
本书介绍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相关热点问题,特别是对网络空间治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书结构清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除适合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MPA)使用外,也可为公共管理实务界提供参考。本书共十三章,具体为:第一章,推进网络时代社会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章,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书是一部精彩、温暖的通俗理论读物,以宏大的视野,身临其境的描绘,叙述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以星星之火在中国发展、壮大的演进历史。将社会主义思想的演进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讲述其中的历史和人物故事,囊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与战后的发展与胜利,等等。探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
在党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书就如何转变发展理念,贯彻“党是领导一切的”和十九大提出的“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遵照最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精神,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我国乡村治
本书著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月潘恩出版《常识》,目的在于论证北美独立的正当性。作者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分析了人类组建政府的一般原则,书中强调的许多思想后成为北美人民的战斗纲领,并被《独立宣言》所吸收。
本书出版于1762年,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书中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不仅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亦为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后者
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出版于1859年,是对洛克《政府论》以来的自由思想进行了理论升华。1903年严复译作穆勒《群己权界论》,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