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25年,英文名为Chinesebaskets,系劳佛尔在中国考察时收藏的竹篮及研究成果编撰而成。本书通过38幅图文生动呈现了中国华东、华南等地区的各式竹器。这些篮子设计精巧、美观,让人惊叹于当时竹匠的高超手艺和创意。这本书记录了当时中国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传统竹器,呈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篮子的造型不像如今
本书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重要成果。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刺绣发展的基本脉络、课堂教学情景锦集、采风实践教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教学成果展览集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作品成果汇编,对罗城仫佬族的有关文化刺绣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文化生态的挖掘,在突破常规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表现
《中国历代图案精品摹本第2版》发行后,受到市场认可,现已基本售罄。为了满足部分高校教材选用的需要,现决定再版。本次再版,概论部分由原来8万字删减至6万字,精炼分析各个朝代的传承纹样、时代流行纹样和一般纹样的特点。增加了历代图案赏析部分黑白图20幅左右。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临摹、鉴赏。本书精选了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
陕北剪纸是生长于陕北大地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本书从人类学、美学的视角,对陕北剪纸的起源、陕北剪纸的历时性延存、陕北剪纸与相邻艺术的关联、陕北剪纸的族域性、陕北剪纸的审美特性、陕北剪纸的文化人类学价值、陕北剪纸的危机与新生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和阐释。
本书是一位从事一线非遗艺术实践者的艺术总结,是非遗传承人直面田野、回归大众的民族文化研究探索。全书七个篇章,从湘西苗族挑花的前世今生、作品赏析、作品内涵、纹样解析、工艺解析、创新、传承现状和传承人简述七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湘西苗族挑花的文化及技艺。苗族挑花是我国西南湘黔诸省渊源深厚的一种艺术门类,民间广为传播,日常应用
《四水归堂:湖南民间美术研究》分“湘江两岸”“沅水上下”“资澧拾萃”“洞庭余波”四个篇章,收录作者自2009年以来在湖南民间美术研究方面的相关论文,共计525千字,配图约700张。是作者在湖南民间美术研究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区域性民间美术研究的著作成果。主要是对湖南民间银饰、织锦、凤凰扎染、蓝印花布、湘西剪纸、桃源刺
明清紫砂以其特有的古朴风韵,受到藏家的青睐。由于紫砂器在使用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生温润之感,甚至有温润如镜面者,所以深得历代文人喜爱,制壶、刻壶、养壶在明清时期成为一时风尚。本书选录李哲政与同好友人近三十年来精心收藏的明清紫砂壶与杂项共五十件,以具有时代工艺代表性为选件标准汇集成册。关于宜兴紫砂器的著作虽然不少,但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神圣与世俗的共构:民间造物色彩观念研究”(项目编号:20FYSB046)成果。本书将研究视角对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的基层——民间工艺造物的色彩,将其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分析纷繁的色彩现象,归纳其特性与特征,总结色彩择用表象背后的深层内涵与文化观念,透析民众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理。研究不仅
本书将当前小学女生喜爱的热门、流行元素融入到手工制作中,以“创意”为宗旨,为读者提供更多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方法及理念;还通过丰富的色彩呈现、趣味耐读的文字、多变的图片布局以及轻松活泼的排版方式,让小读者获得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小女生都喜欢戳毛绒玩具,那就跟随本书来创造一个绒绒星球吧!本书的手工游戏包括戳出漂亮星空、搭建棉花
《黄河流域彩陶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作品集》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的全国首个围绕黄河流域彩陶艺术创新而结集出版的著作,不仅立足于黄河流域彩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更将博物馆里的文化请出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将传统经典的彩陶文化生活化、艺术化、时代化、文创价值化,对于提升黄河流域彩陶艺术整体创新与设计高质量发展,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