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先天综合判断的主谓词的中介或第三者是什么?(简称“第三者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学界对该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更缺乏对该问题系统而专门的研究。本书系统地探讨了纯粹数学、自然形而上学、实践哲学、美学等领域中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并对该问题的来龙去脉做了大致的梳理和阐释。第三者问题的研究对理解和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
本书是介绍二十世纪神学巨人卡尔·巴特的思想导论。作者以西方和亚洲各学界对巴特思想的受容史作为切入点,剖析了巴特思想所遭受的误解,以及各类误解的源头,并提出了一套诠释巴特文本的基本原则。作者结合了学术前沿对巴特的探讨,与西格德·巴科、杭星格、麦科马克等当代巴特研究领军人物对话,审视哥尼流·范泰尔等二十世纪思想家对巴特的批
此书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世界的理解。这部著作的确具有独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从存在论的角度探讨休闲的本质和意义,解答了“何谓休闲”这一哲学问题,并进一步回答“人类为何需要休闲”。该书首先回顾了西方休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随后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休闲的存在论框架。作者试图通过对休闲问题的重新思考,为当代社会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旨在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的尤尔根·哈贝马斯,虽然长期游离于社会研究所的组织体制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旨趣最终成为了继第一代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新传统。不仅如此,哈贝马斯在当今国际思想界中的影响力同样是无可置疑的。本书提出了“交往合理性理论”的表述,并认为这一理论正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完成现代性事的理性统一方案。
1903年,第尔斯(HermannDiels,18481922)出版《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后经修订增补,在其生前于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学生克兰茨(WaltherKranz,18841960)在1934年、1952年分别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1948年,英国学者弗里曼(Kathle
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作者在阅读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后,心中燃起了不吐不快的分享渴望,这份激情促成这本书的诞生。这是一本读书笔记,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哲学探险。在这里,哲学家们栩栩如生,引领我们踏入奇妙的哲学世界,开启一段充满智慧的精神旅程。通过追寻自然的本源,揭示宇宙的奥秘,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我们将体验到一种心旷神怡
本书是汤姆·斯通汉姆教授对乔治·贝克莱哲学著作《海拉斯和菲洛努斯之间的三次对话》的解读。 《海拉斯和斐洛诺斯之间的三次对话》是贝克莱1713年出版的重要哲学著作,也是他发展唯心主义的关键性作品。该书以对话体方式,围绕物质的存在、感知的本质等展开辩论,就此提出了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哲学,通常被称为
本书讲述尼采本人化身的觉者查拉图斯特拉向世人传道的四组经历与教言,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西方哲学走向现代的里程碑;哲人思想的雄心与枢机,如超人上帝死了价值重估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等,都在书中整体而正面地展示。同时,这部诗体散文有别于过去哲学的论述风格,以箴言的面貌呈现,当中既有哲意的激荡,也有婉美的抒情,俱是共赏的名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