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多年来,林浩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我国鱼类养殖生产中亟须解决的“苗种繁育和良种选育”重大关键问题,系统深入地、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他一生和鱼结下不解之缘,在治学、育人和推动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史轶蘩院士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有人形容她是协和垂体协作组之“魂”。1954年,史轶蘩院士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医近60年里,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由她总结开创的许多内分泌疾病诊疗方法为国内医院广泛采用,并造福广大患者。史轶蘩院士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
《曹雪芹在京遗迹研究文集》是首部集红楼梦学、曹雪芹学和设计学等专业的学者,基于实施北京市文物局“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工程”课题,围绕曹雪芹在京生活的七处遗迹开展“曹雪芹与北京城”研究主题的图书。本书从多视角阐述了“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通过统一标识,打造主题文物游径,建设城市上的主题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新模式。 本书
本书通过梳理《三国志》等史料,从多方面细致还原了刘备的一生,并且用部分史实与《三国演义》对比,系统还原汉末三国的风云变幻,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刘备其人。其中史料记载不甚详细的地方,作者也进行了推理和猜测。“三国”之热经久不衰,读者群体庞大。本书是作者“蜀汉三传”的第一部(预计第二部《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三部《三国志姜维传》
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雍正王朝变得暗淡无光,雍正本人也呈现出冲突、复杂、混乱的个人风格和政治面貌。他的王朝的历史价值、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王位继承的合法性、个人的性情嗜好、死亡原因等,都充满了彼此对立的评价,缠绕着诸多疑问。历史的真相,我们可以探究,而雍正本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却无从知晓。 坊间翻案之作或野史传奇,已经太多
本书稿为纪念文集,汇编了巴音格希格研究、探索、保护传承蒙古医药、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他的研究、回忆和纪念文章。巴音格希格系民间文化名人,他既是一名知名蒙医,又是一名民间艺术品收藏家和民俗文化学者,还是多家文化协会会员。本书稿由序、巴音格希格生平、巴音格希格自述、他人研究巴音格希格的文章及各界
本书从中国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家族讲起,从尊儒重道、耕读并举、积德行善、清正廉洁的家风娓娓道来,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是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积淀,从而说明家教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陈廷敬一生为官清廉,文采优长,著述丰富。虽然陈廷敬及其家族的历史故事已经远去,但他的清
《匠人故事》主要讲述山西孝义地区七位皮影匠人的故事。这些人是梁全民、朱文、刘金利、李世伟、赵翠莲、吕海清、刘亚星。他们或为皮影付出一生,历经沉浮而初心不改;或年纪轻轻,因热爱而选择与皮影为伴;还有些人从最初的不解转变为最终的坚守。他们既是皮影戏的表演者,也是皮影故事的主人公,是名副其实民间艺术的“守望者”。本书通过薪火
浙江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滋养了一大批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颇有建树的大先生。他们为国传承与担当,有放眼宇宙的大视野,有悲天悯人的大胸襟,有度己度人的大气度,有培根铸魂的大智慧,有与时俱进的大境界。浙派大先生,是一个称谓,是一种修为,更是一卷隽永,提供了学问坐标和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一代代浙江教育
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火起来。本书译自郑黎明主编的《智者长乐》,是对长乐历史文化中像董奉、百丈怀海等为人类进步做出实事的人物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的有益探索,以此回溯反观发展进程,提升人类的存在价值,彰显中华智者的理念和作为,使长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