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仲景理法与临床诊疗做了深度阐释,尤其是独创性地以“人迎气口脉法”进行六经定位,并通过形、色、脉、证以验证,使得临床诊断精准明确,使得仲景的每个方剂在应用时都有了“明确方向”。书中还明确提出“脏、腑、经、络”的辨证层次,尤其对有些医师容易忽略的脏腑病、络脉病进行了诸多独创性地阐释与分析,扫除了一些临床“百思难得其解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
《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但其成书久远,流传版本多样,对其内容的理解尚不统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对《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至今仍是中医学者的重要工作。庞鹤教授曾跟从刘渡舟老专家学习中医经典与临床,并于早期从事《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工作,对《金匮》学术思想体系、条文的理解掌握、古籍文献搜集
作者根据3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学习心得,秉持“以经解经”的方法,以“气”的变化为基点,对《伤寒论》(赵开美刻本)原文逐条加以注释,并以“三部六病”学说为指导和现代人体解剖学为依据,统一划分三阴三阳六病证的疾病所在部位和治疗法则。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
皇汉医学丛书(十四册)
本书共分6篇,包括泛论先导篇、基础理论篇、诊法辨证篇、病症治法篇、经典各家篇、中药方剂篇。观全书悟变之论,大抵可分为4类。其一,对经典之论的悟变:中医学的经典之论,贯穿于中医学诸多理论之中,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精髓。其二,对史说之观的悟变:古今名医,各具风格,然史说但述其奇,而不能全面观之,如对金元四大家的认识即是如此
文言文看不懂;内容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相关书籍太多,不知道哪本适合自己.....《黄帝内经入门7讲》是一精选白话解析入门读本,由有近30年教学经验的内经教研室副教授亲自操刀,以引导读者入门为主,精选《黄帝内经》经典篇章,逐句白话解读,再加上图表展示,力求做到人人看得懂!全书分为初识内经、养生、阴阳五行、藏象、病因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由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该项目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医学。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信仰和比类取象、司外揣内的认识论
中医和书法,堪称中国的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她们无疑是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可以说,在地球上,凡是有华人集居的地方就会有中医和书法。在当代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本小册子就是试图在这两者间架起桥梁,推动对传统的中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
《李志道组穴》全面、系统、详尽地整理了著名针灸学家李志道教授的组穴理论,内容包括李志道组穴的来源及其与针灸处方的关系,李志道组穴的取穴特点、组成规律、针刺特色,并按“头身分部,四肢分经”的顺序介绍了93组李志道组穴。 《李志道组穴》中配以腧穴定位图以及示范操作视频,图文并茂,视听结合,适合于中医药高等院校师生、中医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