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汪曾祺在诗、文、书、画、戏、美食和博物等诸多领域的均有所涉猎和创造:他的小说和散文的价值自不必说,他的旧体诗同样出色,这些诗与他的小说、散文一样描画着一个鸢飞鱼跃的世界。他的字是“《张猛龙》的底子、米字的意思”,自有一番“意足我自足”的流畅、洒脱。他的画不画高、冷、枯、瘦、寒、空的山水,单画寻常却温暖的“人间草
此书为一系列浙大老先生学术年谱之一种。王元骧(1934年至今)为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中,他既是当代文艺学、美学研究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建构者。对其学术经历的编年梳理,不仅对王元骧本人学术思想的研究至关重要,也对中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的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该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线,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包括尧帝、老子、孔子直到康熙等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故事内容采用漫画跨页图等方式进行体现,为孩子展开一幅历史的长河画卷。通过阅读,孩子们能感受到这些名人的人格魅力,并在探究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时,与其共同成长。
大国脊梁
本书译自日本学者川和康三的自选集,汇集了其多年来对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其人其文其事的研究成果。书稿以传记体例沿时间线进展,在杜甫漫游诸国、立身求官、旅途漂泊、辗转战火的人生经历间,穿插讲述了其文的“沉郁顿挫”,其人的“坚贞拙愚”,尤其深入挖掘了杜甫在苦难人生中的种种抗争不弃,视其为杜甫文学意义之最终。此外,书稿还不时提及同
本书译自日本学者川和康三的自选集,汇集了其多年来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人生履历和文学成就的研究成果。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力主“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张着眼现实、抨击时弊,在中晚唐江河日下的世风中,具有非凡的进步意义。本书以“知人论世”起底,在白居易其人的
叶圣陶日记始于1910年,留存下来有1910年11月至1916年5月,1939年5月至1988年2月,前后共55年约有700多万字。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日记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我国现代日记中,就“量”而言,像叶圣陶日记这样年代长久、且不间断(1939年5月至1988年2
本书是一本关于萧统及《文选》述评的著作。从萧统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以及编纂《文选》选本实践中寻找共通点,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传主的文学理想。全书共九章,详细考证了萧统的家世渊源及生平,论述了萧统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萧统文学集团的成就等,对萧统的文学创作按诗、赋、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类研究,对于《昭明太子集》的编纂情况给出
本书讲述的是唐宋文坛上八位著名的古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的故事。全书秉持真实性、知识性、可读性、互见性的原则,选取八位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品性情、处世之道、经典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本书收录并评点了曾国藩与友人、同僚、下属、亲故之间的去信与复信共135则。在这些信件中,作为一位审读长思的思想者,一位时事世道的观察者,一位身居高位的历史参与者,曾氏既谈及道德与道理,也谈及参政治军的实务,有谆谆教诲,也有坦诚的自剖,显现了一位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