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文献材料和最新考古成果,对大报恩寺遗址三大发展阶段、五个历史时期、迄今1700余年的历史进行全面梳理,重点介绍该遗址历史上发生的十次大规模营建活动和七次毁寺之灾,探讨了该寺屡毁屡建、愈挫愈强的关键因素,揭示了该地与古都南京命运与共、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本书收集整理了冶山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内的摩崖石刻和碑记,梳理《泉山全集》等历史文献。笔者通过多次现场考证、测量、拍照,确定石刻分类和数量,撰写石刻典故,并邀请专家论证审核,旨在激发社会各界对冶山石刻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关注、保护和研究,力争成为宣传闽都文化的精品之作。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项羽。大泽乡起义拉开了反秦的号角,各地群起响应,项羽随叔父项梁于会稽起兵,开启亡秦兴楚的战争。项梁被秦将章邯所杀后,项羽获得兵权成为楚军主将,并在巨鹿之战中击溃秦军主力,一战成名,成为威震四方的西楚霸王。秦朝覆灭后,战争随即转变为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项羽设鸿门宴兵不血刃从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主人公是我国西汉名将卫青。卫青的一生曲折而又传奇,他从放羊娃到公主的骑奴,最终经历种种困难成为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他是在汉匈战争中使汉朝反败为胜的重要人物,与匈奴七战七胜,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而卫青本人一生淡泊名利,居功而不自傲。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主人公是我国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的一生壮烈而又传奇。他虽然出生时地位卑微,但凭借后天出色的军事战术与战场智谋,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在汉匈大战中,成功脱颖而出,一战封侯,成为有勇有谋的少年将军。本书以霍去病的视角,展现2000多年前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大破敌军,凯旋京师,缔造骑兵战的传奇。
本书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4年底推出的十集纪录片《大东北》为蓝本,忠实呈现纪录片的核心内容,涵盖东北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并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切入,展现东北在新时代扛起“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的雄心。
这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在萨尔浒及其附近地区,大败四路进攻的明朝军队,这也是明朝与后金在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在这次萨尔浒之战中,明朝集结全国精锐20万人,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誓要消灭后金政权。努尔哈赤则率领了6万铁骑兵,利用机动冲击的优势和弓箭射程足够
本书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常规项目成果。内容主要从构建内蒙古黄河流域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探讨本地区石器时代文化进程,理清内蒙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文化面貌、经济生态、独特内涵,以及探索内蒙古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阐释内蒙古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
本书讲述了中国首位农学女教授、中国第一位研究马铃薯的农学家曹诚英的科研生平事迹: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为自己争取到了读书的权力,离开家,外出读书,一路读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硕士,转而归国,以学报国,一生勤勉研究马铃薯,克服一切困难,将中国的马铃薯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填饱了困难时代人们的肚子,也为工业提供了原料,成为中国第
本书是一部简洁版的“广西通史”。作品以广西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变迁、重要事件始末以及广西历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线索为基础。全书分为“史前时期的‘广西人’”“石器时代的广西文明”“西瓯、骆越与句町”“灵渠”“‘八桂’与广西”等八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