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在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以最严密法治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党中央相关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河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流域治理与区域
本书通过构建完备的指标体系测算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发展水平、协调融合水平,采用DID模型客观评估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政策效应实施情况,探索、识别制约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并根据评估研究结果,聚焦重点领域,把脉薄弱环节,全面系统分析评判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治理的问题挑战
本书在碳排放核算方法学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我国二维核算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对工业能源、工艺过程、工业废水、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企业碳排放核算的边界、方法、指标体系等做了详尽的概述,为企业碳排放核算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依据,区域维度为农业、林业碳排放核算、固废处理碳排放核算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核算方法、指标体系。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要求紧密结合黄河流域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
本译本为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统一组织翻译的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系列译本之一。2023年5月26日,国家能源局以2023年第4号公告予以公布。本译本是根据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规范》NB/T10140—2019翻译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工程建设回顾、环
浙江作为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划定工作的试点省,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启动海洋“双评价”研究工作,支撑海洋“两空间内部一红线”的划定工作。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充分体现浙江省作为海洋大省的重要地位,也迫切需要开展海洋“双评价”研究工作。通过构建海洋生态保护重要性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定义内涵、价值取向、逻辑关联和评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大气和噪声污染,规范信息公开工作。2024年1月17日生态环境部批准《机动车环保信息公开技术规范》(HJ1350-2024)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2023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
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首先,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往往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例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污染排放等行为都可能对自然遗产地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其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区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建设过多的旅游设施,导致自然景观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旅游活动对自然
本书重点研究国际人道救援中的救援队伍跨国救援行动,系统梳理了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家跨国救援政策体制机制和队伍装备能力建设情况,并对近年来几起重大灾难事故国际救援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提出推动我国跨国救援机制完善与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企事业单位碳减排相关部门及从业人员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政策、法规与规范要求,系统学习“涉碳”的有关专业知识,更好的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关政策落实,作者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共分为四篇十五章,系统讲解了碳排放、碳中和碳达峰的基本概念、总体要求、监测计划、核算方法、排放报告、计划与报告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