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为蓝本,精选原文,并做名词解释;图解示意以图表形式提炼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解疑部分旨在解答学生的疑惑;拓展部分,旨在与伤寒论中相关内容做对比。本书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复习中医经典的临床中医师阅读。
经络、穴位是针灸学的基础,“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句针灸界的名言就说明经络的重要性。本书包括:①十四经脉、穴位、常用奇穴:彩图的经脉循行遵照经典,有原文、译文;归纳各经穴位的主治概要、刺灸要点;以表格的形式详解每个穴位的定位和主治。②附赠耳穴图、足底反射区图:由于穴位在图上一目了然,尽在表格中介绍其功能主治。③总结归纳1
本书内容来自2008年至2009年徐文兵先生在国气象频道气象生活节目主讲的“四季养生堂”。 本书既是作者行医20多年的精髓,也是气象学与传统中医学密切关系的呈现:以一年耳十四节气为主要线索,气象(天气、气候、阴阳)为切入点,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提供自然、健康、实用的养生方法。
《松厓医径》,明·程玠著。全书共四卷,分为前、后二集,前集论述伤寒及伤寒诸证、六经分属病证、五脏和命门脉证,并附治病合用药方165首,包括汤类、饮煎类、散类、丸类等。后集分述内科杂病,兼及外科、妇科、儿科、目齿等病证证治,是一部综合性著作。程氏钻研《伤寒杂病论》颇有心得,临床诊治均宗仲景之旨,提出“杂病准伤寒治法”的观
成无己,宋代山东聊摄人,后来聊摄并于金,晚年遂为金人。他本《内经》之意释仲景之书,以经注论,以论证经,撰成《注解伤寒论》10卷,开创以注解方法研究《伤寒论》之先河。 约成书于1144年,是现存早的《伤寒论》全注本。 《注解伤寒论(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悉遵宋代林亿等校订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本,列
《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战国时名医秦越人,是现存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书中将《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设八十一个问题,以解释疑难的方式对脉学、经络学、藏象、疾病、腧、针刺等中医理论均有发挥。王九思辑的《难经集注》一书是现存早的《难经》注本,全书共分五卷十三篇八十一首。系明·王九思等人辑录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唐·杨
脾胃论(第二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此稿为王玉川老师在余26岁时亲传给我的北京讲稿基础上,在内蒙医学院三年授课的《内经》讲稿。该讲稿的基础内容和原稿是导师王玉川教授慨然借阅予我的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度所编写的统编二版《内经讲义》内部试用教材的首轮试用讲稿。其创编的体例、框架、理论内涵和实用价值,以及篇、章、节选和精炼阐释等各方面,都具有创新和奠基意义。
靳三针疗法,简单说来,就是以靳瑞教授为创始人的“靳三针”组穴配方为主的一种临床针灸处穴流派。靳三针是指每次取穴三处的针刺疗法,发明人为靳瑞,故称靳三针。它简单、易学、而且实用有效。经其弟子彭增福博士整理而成的《靳三针疗法》刊出以后,在国内外的影响正在节节上升。靳三针疗法也因此多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本书系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伤寒教研室主任、经方临床大家陈慎吾先生的手稿整理而成,与《陈慎吾伤寒论讲义》体例相同,内容呼应,全面反应了陈慎吾先生对仲景著作的独到理解。先生一贯主张:“《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为一部书,《伤寒论》是在各个阶段中有多种疾病,《金匮要略》是在各种疾病中分各个阶段。一纵一横,合而熟读,自有左右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