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刘广安教授积多年《论语》研读心得的最新成果,紧扣《论语》文本解读,适当联系诸经相关内容解读。译文重点是根据语境翻译仁、义、礼、智、信、德、道等基本概念的一般含义,解读重点是说明《论语》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及其传承价值。文字今译参考前贤多家成果,选择取舍,断以己意,力求译文明确简练,对应《
本书是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老子其人、其书都在考证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上篇老子辨析在政治哲学视野下重新解析老子的道论产生的思维范式,包括比类式思维、批判式思维、体证式思维等。下篇老子通释根据近年出土文本解读《老子》全书,既有关键字句的分析,又有整体思想现代价值的考量。
本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先秦诸子在处理国家安全事务方面有着独到而丰富的思想,本书精选其中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和现实借鉴意义的经典论说两百余条,揭示其思想内涵、历史作用和价值意义,旨在为思考当前和未来的国家安全问题及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提供智识力量。
本书分为成语典故、待人接物、生活智慧、身心健康、哲学思考,共五章,通过轻松易懂的漫画,带领读者在生活中实践庄子“用心若镜”“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生活艺术。本书特色还包括,每篇都有《庄子》原文和翻译,加上“生活里的思考”,以及独特且生动活泼的漫画解析,让读者能“用心若镜”,更加“自事其心”。
本书的主旨内容是对中韩日儒学哲学本质的研究,由绪论、三章、附录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作者之所以撰写这部书的因缘。正文三章对中韩日儒学哲学本质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其中第一章“以仁为体”的中国儒学揭示了“仁学”作为中国儒学“基因”的本根性和本体性及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价值。第二章“重情重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从制度和心性讨论儒学的整体形态发展,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讨论儒学学科化的困境与出路,从中西文化的冲
李零先生曾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论语>的真相》是贾志刚老师在前人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一套历史读物。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有的篇章重新分类,在上篇中罗列出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贵族精神18条,总结出孔子的自省、知耻、自尊自爱、包容和敬畏、坚持与变通。
本书以《易经》为本,兼考《易传》,并参考先秦其他相关典籍,对《周易》之中所涉及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甄别评定,以期较为系统地对西周前后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进行初步梳理。最终,以《周易》为骨架,以其他先秦典籍为辅助,勾勒出先秦,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法律图景。除序与结语外,本书共分为七章。前三章为
《儒家价值观念流变研究》主要针对先秦儒学价值范畴展开论述,并对诸多价值范畴的后世演变进行相关分析与对比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方面均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