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工艺美术专业著作》系列丛书基础课著作的泥塑分册。泥塑课程在2012年工艺美术专业建立时作为基础课开设,参与编写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能力过硬,依照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度分层级编写项目内容,以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泥塑课程作为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师团队的努力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并从西方造型训练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截至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大系》计划出版16册,本卷为木雕与家具卷。本卷挑选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家具84件/套、木雕79件/套进行出版
玉器艺术是中国所独有的审美对象,它不仅仅见证着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同时也凝聚着华夏民族的艺术特质与审美理想。本书通过探求触觉审美与触觉观念在玉器艺术的选材、制作、鉴赏当中的显现,展开对玉器艺术独特价值和审美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玉器媒材所表现出的触觉审美特性可归纳为适意性、亲身性和中介性;玉器制作的过程体现出与人相合
本书对中国城市雕塑的艺术精神与创新理念做了非常全面的介绍。城市雕塑作为城市中独具文化性与学术性的公共艺术载体,其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本书结合空间艺术的研究,综合运用环境学、规划学、建筑学与形态美学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对中国城市雕塑的艺术精神与创新理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内容包括雕塑相关知识,
本书以浙江木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对其发展进行集中呈现,分为“回望经典”“群英汇聚”“现实情怀”“生活之美”“装饰皆道”“唐风宋韵”“腐朽神奇”“叠翠新峰”等篇章,展示了浙江木雕辉煌的历史以及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浙江木雕艺术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牢记使命担当,在建设文化浙江、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发挥的重
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并不算梁思成先生的正式著述,它只是梁先生在东北大学讲课时的讲义,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显得异常“简约”,很多内容只是提纲挈领,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通过傅熹年、陈明达等先生的注释,通过林洙老师为文字选配的一百七十余张图片,已经能够明晰地见出梁思成对中国雕塑艺术的理解与思考。因此,《中国雕塑史讲义》虽篇幅不
本书主要介绍广州独特的“三雕一彩一绣”中的玉雕。广州玉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千年历史,西汉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出现了“七巧色玉”传统技艺,清代道光年间已成行成市,且出现了行会组织。本书主要介绍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独特精巧的玉雕工艺技术成和近代没落之后的传承现状,向读者展现广州玉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本书集中展示了上海“玉龙奖”评选活动的精品和新品,对市场的引领、从业者的创作设计具有借鉴作用,是一本市场消费的指导书、从业者设计创作的参考书。《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大国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北京泥人张的历史渊源、北京泥人张的形成与传续、北京泥人张的技艺特征、北京泥人张的塑与绘、北京泥人张的技艺传承、北京泥人张名作赏析。
本书根据梁思成1929年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期间的讲课提纲整理而成,从上古到元明清,搭配图片,结合名家收藏、历代典籍和当时东西方艺术理论,对包括青铜器、玉器、建筑、佛造像等在内的中国历代雕塑艺术进行简明扼要、精准得当的梳理、介绍和评价,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古代雕塑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 本书1998年在百花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