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编纂而成。本书包涵正文、注释、译文、说解四部分,在当今所有的《论语》著作中,其释义的忠实性是最高的。幺峻洲老先生名气虽微,但功底深厚又多所借鉴,每则释义深入浅出、前后关联,把当时说
《周易大传今注》是高亨先生解读易传的一部专著,卷前有《周易大传通说》,包括《周易大传》概述和《易传》象数说释例两篇,主体为易传今注,包括附着于六十四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以及卷后的系辞传、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
本书分为“道经”“德经”两篇,思想深邃,说理透彻,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为道家的代表作,《道德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讲义的形式,从体时位方法系统入德位法则来释易,立德学释《周易》七十五讲。本书围绕德性(十德系统)提出宗性说,形成了从道之体全德之性、从象之宗溯理之源、从法之序正易之用为特点的宗性易学流派。上卷以“从象数理归德位、从全大体言治理、从演法则定程式”为结构,从明易道法则和据法则言治理两大体系来解读《周易》达至理入大乘之
本书为“读者经典”系列丛书之一。《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本书分为六讲,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思想视域和发问方式的转变,儒家仁爱领悟的思想内涵及其运作机制,儒家仁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等问题层面的新开拓,是中国哲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代表作者站在儒家立场,对未来中国现代性图景的一种全方位思考。它从多元现代性视野入手,探讨了儒学与法治、民主、市民社会以及未来中国文化理想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其中借鉴了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现代性适合于走一条伦理本位、文化精英
《古经解钩沉》是清代学者余萧客的代表作,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这是一部专门搜集和整理唐以前经籍训诂的学术巨著,内容涵盖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孟子》以及《尔雅》等儒家经典,对于保存和传承古代经学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三十卷,由于《叙录》《
孔子继老子之后,在人文领域发展并丰富了东方哲学。孔子将哲学理念转化为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人类行为纲领。提出以教育改造人类培育仁性。构建人类精神文明世界的实施蓝图。孔子终生坚持受教、自教、互教,反思、反省、自我检查,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的精神。为人类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作者针对时弊和时代需求,深感总结孔子哲学之
本书共八十一章,内容包括:众妙之门、有无相生、无为而治、象帝之先、多言数穷、玄牝之门、无私有道、上善若水、功遂身退、玄德之道、无之为用、抱朴守真、宠辱不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