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一座音乐之岛,鼓浪屿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此外,本土既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又有受到西洋音乐启蒙而萌生和发展的新音乐。本书精心采撷厦门音乐相关的艺术表演场所、音乐学校、音乐团队和音乐文化活动的点点滴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梳理厦门音乐文化历史脉络,展现音乐之岛的无穷魅力
本书为学术专著。中国蒙古族音乐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从蒙古族音乐学资料形成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音乐研究理论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再到如今蒙古族音乐学研究的多元发展阶段,蒙古族音乐的研究,经历了百年历程。“蒙古族音乐学术史”这一项目正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蒙古族音乐研究走过的百年历程。本书从“蒙古族民歌的搜集与整理”
音乐艺术本质上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其真实的才能展示实现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本书分别从解读音乐表演、音乐表演发展历史与风格流派以及音乐表演的新方式等内容论述了音乐表演艺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解决表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音乐表演理论的教学和表演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书分析了表演艺术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阐述了声
这是一本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早期学科发展史的资料辑录成果,将昙华林时代和桂子山的20世纪50年代这两段历史,作为本校音乐学科发展的“前史”。期望此书能为后续撰写规范完整的“华大”音乐学科发展史,提供可用的史料砖石。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确立,将因地制宜,以“桂子山”这个具有审美意象的地域文化标识作为叙事背景,以华中师范大
为纪念瓦格纳诞辰210周年,本选题作为对中国音乐学界瓦格纳研究的历时回顾和成果汇总,从1983年以来各音乐理论学刊中整理遴选了音乐分析学、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哲学等领域里代表性和范式性的瓦格纳研究文论,共计30篇。其中论题涉及瓦格纳音乐艺术的整体史学研究、技术本体的个案研究、创作观念的思想研究和文化研究等,体现出长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走过了走过了复苏开拓、创新发展、多元繁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表演上也先后出现过模仿台湾流行歌曲、西北风、摇滚、中国风、网络歌曲等表现形式。本书基于社会环境的宏观视角,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从政治法律、经济背景、社会文化、技术进步等角度进行解读,并探寻影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继而探讨流行音乐在中
本书用解答习题的方式呈现出乐理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同时附有每一道专项例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步骤。本书把乐理中的重点、难点、必考点梳理为二十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系统排列,力求在内容上做到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这二十一个知识点涵盖了乐理知识的基础架构以及疑点、难点的透彻解析,全面且精准地帮助考生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独立单一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概论”主要讨论了燕乐与填词的关系,唐五代合乐歌词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乐曲歌词创作的高峰和南宋词合乐及词乐分离的趋势;中卷则深入探讨了词与乐的关系;下卷则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词学研究现状,辩驳了音乐束缚与声律无用论,进一步阐述了我国诗歌发展的共同规律。本书通过对唐宋时期词合乐的具体事实进行历
本书以重庆市已立项的61个国家级、市级代表性民歌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音乐学、文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视角对重庆民歌予以多方位的论述。研究内容包含对61个代表性民歌项目音乐本体的阐释和明确的归类;重庆各区县民歌与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的关联;歌种的形成因素与主要分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是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雅俗共赏、历久弥新。我们如今所见到的曲艺品种,大多为清代至民初曲种的流传。本书分作上、下篇。上篇总论江苏曲艺,分为江苏曲种、曲种音域及现状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