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整体给人以含蕴、圆厚的感觉。它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这一时期的帛书从章法上为后世的创作风格起到了引领作用,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行气清朗,字形非常自由,多取纵势,用笔沉着、遒健,多以圆笔起笔,收笔处也是“收多放少”,总体反映了从篆到隶的转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来海鸿先生受家庭影响,自幼喜欢书法,临习古代书法碑帖。作者致力书法创作与书法教育事业,供职于萧山区青少年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等。本作品集收录其近年临摹的各种隶书、章草作品外,还有作者以行书为主的创作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以古代诗词为主,并对创作的作品加附释文,以
本书收录了赵安如的书法作品,包括:《古诗二首》、《“画理乐(药)名”联》、《“行无读有”联》、《“茗香苔绣”“不速无私”联》等。
本书收录上海著名收藏机构朵云轩藏明清至近代,包括何震、苏宣、丁敬、黄易、蒋仁、赵之琛、钱松、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胡匆邻、吴昌硕、黄牧甫、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吴朴堂等150余位篆刻名家的作品900余方,全面展示朵云轩藏印规模,同时也完整展示了明清至近代篆刻流派的发展面貌,书中有400余方新见印作,为研究明清、近代
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位作者的作品,按书家生年排列作品次序,突出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每位作者均有小传,每件作品均作释文、赏析。
《历代名碑临习技法精解》丛书精选十二方中国历代经典名碑,涵盖了篆、隶、楷多种字体,分别为:《峄山碑》《石鼓文》《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西狭颂》《乙瑛碑》《石门颂》《曹全碑》《张猛龙碑》《颜勤礼碑》《道因法师碑》。彩色印刷、锁线装订,以一碑一册的形式单独发售。《历代名碑临习技法精解乙瑛碑》为其中一种,从书法的点画
《书迹中国古代书法研究》是雷德侯教授多年来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成果集。作者从上古书写的艺术转换、宗教对书法的影响、世界艺术视角中的中国书法、作品文本与评论的传承、碑拓的传播与影响、古代精英社会对书法发展的作用、书法的审美维度与社会功能的相互关系、古代书法的创新机制、书法体现的古代社会末期的革新精神、中国书法的内在独特性、
本书收录旭宇书《菜根谭》的清言韵语,以手卷形式呈现了旭宇先生的书法艺术面貌。旭宇的行书作品宗法晋韵、宋意,又得宋代文人书家娴雅的书卷气,再加上其诗人才情,形成了遒丽、飘逸的艺术风格。尤其八十岁后,他以传统深厚学养染翰丹青,继古开新,独标清雅,备受关注与肯定。本书收录作品为旭宇先生步入耄耋之年的行书佳作,刚劲、俊雅的行书
本书力争从书法的书体变化、书法的实践应用等不同侧面安排内容,提升学生的书法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了篆书篇、隶书篇、楷书篇、行书篇、草书篇、硬笔书法篇、书法展示篇等七个项目的实践指导。
《印学研究》是以印学史研究、玺印、封泥、陶文研究,印人、印谱、印论研究、篆刻艺术创作等等为研究对象的最新成果,旨在推动印学学科建设,促进印学研究的繁荣。此书为系列丛书,在我社已出版12辑,此为总第19辑。《印学研究》第19辑的重点内容是新出古玺印文研究,以印学(印学史研究、玺印、封泥、印迹陶文研究,印人、印谱、印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