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话语作为一个被遮蔽的自由、鲜活的文化思想与诗学资源,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与知识分子精英启蒙话语、政治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等紧密交融在一起,极大适应并促成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本选题围绕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大众传播和本土接受等问题,阐释了民间话语丰富复杂的诗学内涵,民间话语作为诗学资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基地2021-2022年度的科研成果汇编,旨在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首都文化的号召,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行追踪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理论深度的研究分析,以期提供行之有效的咨询。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度报告》,收入了文化院暨基地课题组撰写的长篇报告《
这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文化建设蓝皮书。它的问世正值我国“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的胜利之年。在这个重大时间节点,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洞观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走向趋势,展望我国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和“第二个一百年”所承诺
本书为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之一,以旅游文博与建筑为主题,全书收词近2000条,采用辞典形式,全面介绍松江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节庆等;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等;介绍松江区内具有人文意义的古建筑、园林、桥梁等。
本年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持编纂,是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文化工作的人士了解和研究浙江文化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具有资政、存史、交流、宣传浙江文化和旅游的作用。主要记载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与浙江省有关的主要文化和旅游事件。为便于读者了解始末,个别条目适当上溯或延伸。全书设图记,特载,特辑,概览,概况,
《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发展探索研究》一书是一本系统研究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及其发展的专著。本书在阐述数字艺术的产生、发展、定义、分类、特征、审美价值等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字艺术的几种基本形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探究了艺术介入创意产业的可能性。同时,本书还深入分析了当前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
本书是记录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代表性传承人龙通珍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心路历程,主要呈现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成果转化及展示,标志着贵州非物文化遗产保护进入2.0时代。
本书遴选了福建下辖10个地市的30个文化遗产点进行遗产介绍和价值提炼,涵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风貌区、传统村落等类型。这些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多样,在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俗非遗、民间信仰等方面各具地域特色,极具代表性。希望通过这些精选的文化遗产,让您领略福建文化的丰富多彩,带您发现福建
本书在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沈阳特色区域文化价值共创的视角,探索研究构建沈阳特色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方法及运行机制,进而塑造特色区域品牌形象,提升沈阳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本书收录了5年来12座南京城门的楹联内容、书法家作品、春联征集故事、书法和楹联的赏析,介绍了活动引起的社会反响和得到的专家评论,并展现了市民参与互动的盛况。这12座城门分别为中华门、集庆门、汉西门、清凉门、挹江门、仪凤门、神策门、玄武门、解放门、太平门、中山门、标营门和武定门。该书通过全面回顾5年来的活动成就,全景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