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内生动力、话语体系、目标任务、叙事范式以及预警并论述了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书中将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河南奇妙游系列节目作为典型案例,剖析了河南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中的具体做法与实际成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总结了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文化故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4)》以2024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工作或重要非遗保护问题为关注中心,对北京非遗在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教育与实践、非遗旅游与场景营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全书分为总报告、北京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北京非遗的数字化、北京非遗与乡村振兴、北京城市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边缘省一跃而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一路扮演探索者与引领者的角色。现阶段,广东文化产业迈入由传统速度型粗放发展模式转为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模式的换挡调整期,主要存在高品质文化供给不足、创新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如何
本书在对世界范围内70多个孔子学院及相关机构进行调查,收集一手数据材料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孔子学院进行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公派教师、中外方院长三大人群进行深度考察,展示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沟通、跨文化领导力形成和运用的过程。下册选取20多所具代表性的孔子学院,描写其跨文化
本书从文化和科技的概念入手,探讨两者相互融合的内涵、价值、类型、特征和趋势,系统归纳融合的基本路径、主要模式和困难以及风险,在总结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产业链的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并从一体化融合、区域化融合、差异化融合3个方向给出发展对策建议。本书还以云南和云南丽江为对象,研究不同条件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
本书以介绍江山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线,全书采用四色排版印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江山的非遗特色,总览本地域所有非遗项目,展示主要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内容上包括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非遗项目、36个衢州市级非遗项目。每个非遗项目在内容编排上包括项目的总体介绍、各自的类别或者工艺制作及流程,以及制作的工具和传承
本书梳理和总结新媒体环境中巴蜀文化的传播现状,对文化要素进行总结,同时纳入考古、博物、文化综合体等新的文化样态。本书主要包括充分借助和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整合传播资源,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巴蜀文化呈现形式,注重对文化符号的挖掘提炼,优化现有的传播环境的地方文化传播实践等内容。在呈现理论的同时,本书立足当下政策与
本书为学术作品,旨在探讨和分析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及其创新传承。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本书从地理、历史、民族、民俗等多角度对黄河流域的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着重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传统音乐与舞蹈、传统戏剧与曲艺、饮食文化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廊道建设及活化利用。
本书围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光荣使命,聚焦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江苏担当”,对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用心用情创新创造等,进行了既立体全面又细致入微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22—2023年石家庄市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是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日报社、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第6次联合组织编撰的蓝皮书。书稿根据石家庄市“十四五”以来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设计了总体报告篇、行业报告篇、县区报告篇、重大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篇、形势分析与个案探究篇、专家论坛篇和大事记七部分内容。《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