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我国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是在西学东渐潮流的冲击下,在西方文化不对等的迫压下,从机械嫁接日本的学制开始,到多重模仿德国的学位制度,再到全面移植美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本书阐述了清末重行新政时期对西方学位制度的变通与研究生教育意向的确立(1901-1911),北洋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创建(1912-1927)以及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政策层面对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了要求。研究综合运用德尔菲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权重和基本实现的目标值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7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基于中西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及前沿语言教育教学理论,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训的理念与目标、方法与内容、课程构建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据此构建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能力自主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与反思性特征,强调将学科内
本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指定教材,供教育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考生学习“中外教育管理史”课程使用。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外教育管理史自学考试大纲;第二部分为中外教育管理史教材部分。教材部分共分7章。
本书基于“大历史”和“大教育”的研究范式,构建“中西文化理解”的分析框架,提出“中国主体观”的研究理论模式——偏重以思维衡量标准,即注重考察明清之际到清末时期“中西文化理解”进程中存在的“中国主体”意识的阶段发展与深刻变化,从而深入探析明清之际以来中国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文化基础,探索其中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根源,进行文本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主要内容,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教育公平的现状如何?弄清这一问题是研究和解决教育公平相关问题的基础。本书从城乡、农村及城镇内部、性别间、地区间、民族间、阶层间等多维视角对教育公平进行了测度,从不同群体的横向比较视角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视角对教育公平的测度进行了深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古代卷、近代卷、当代卷)撰述的是远古2016年,从古代、近代到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产生、形成与绵延发展的历史。依据民办教育和私立教育的概念界定和时间阶段的划分,《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古代卷)《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是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民办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时间上讲,《中国民办教育通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战略。本书是多项课题研究的结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从五位一体优质均衡发展新理念出发,全面总结了国内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与问题。同时,基于第三方评估的视角,深入分析并比较了全国、区域之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
本书是国内首部教育政策风险评估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从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两个角度系统的呈现了教育政策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和实施过程。首先,厘定了教育政策风险评估等核心概念,归纳了教育政策风险评估的功能与局限、环境与过程等基础性问题。其次,对教育政策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按智库咨询类、情景分析类、效能分析类
《重构教育评价体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丛书》汇集了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五届年会暨重构教育评价体系高峰论坛部分精彩的演讲稿。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重构教育评价体系。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的教育改革实施者,大家在实践中都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思考,更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为此,本届中国教育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