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又称解释学,指对于文本之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是一种可用于研究和指导阅读实践的哲学理论。本书收录了阅读与诠释学研究小组4位成员学习与研究诠释学的心得、体会以及读后感,共计28篇文章,实为一本学术文集。全书分为“理论和历史篇”“领军人物篇”“指导阅读篇”“应用篇”共四个部分,对诠释学的起源、哲学观点、代表人
《中国诠释学》集刊由山东大学学者傅永军主编,主要登载西方诠释学研究、中国诠释学传统研究、诠释方法和诠释理论等方面的学理性论文,以及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上述学说、传统演进发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同时旁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集刊主题相关的文章。本辑所收伽达默尔与西方诠释学、诠释学与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诠释学的应用、
批判理论的首要问题是对其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清,而批判理论至今并未彻底、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各种基于陌生立场的批判层出不穷,哈贝马斯将其做区分后,我们通称为后现代批判。本书考察的理论对象集中于现代性批判理论,这是内在批判,因为它仍然坚守现代性本身的基本价值理念,以这些理念本身作为现实的批判标准。我们主要关注当
本书收录的文章,由多位东京大学教授,通过跨学科的视角,采取不同角度的解读,以“表象文化论”中“颜色”为主题进行论述。集结了日本表象文化研究前端学术成果,系日本表象文化研究重要参考文献。所谓表象文化研究,就是研究“表象”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实践行为中所把握的文化事象。无论何种人类文化,都含有各自独特的表象体系,因此,“表象”
本书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的导读,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舍勒的生平,第二部分剖析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的主要思想及其逻辑演绎,第三部分,介绍了舍勒对欧洲思想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书是丹·扎哈维对20世纪主导性哲学运动之一的现象学简明而有吸引力的介绍,目前已经有德文、英文、日文等六种译本。本书作者丹·扎哈维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在这本书中生动明了地介绍了最基本、最核心的现象学概念,比如意识、意向性、空间性、具身性、时间性、交互主体性和社会性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
本书内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重逻辑;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法国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日本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具体内容包括:卢卡奇、主体一客体的辩证法、总体性理论、物化理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等。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意象进行研究的一部理论专著。意象是一个诗歌批评术语,也是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自古至今用法各异,以致造成了使用上的泛化现象。本书则在意象理论产生的哲学基础、意象理论产生的文化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对意象理论产生的影响、意象的相关性阐释四个方面来对意象进行阐述,作者从史料典籍中梳理意象
我们把从生命以及生命的存续、安康(well-being)、适应和演化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究心智本性、机能以及诸机能之间关系的观点称之为“心智的生命观”(viewofmindfromlife)。生命的心智观认为,心智本质上是一个生命现象或有机体现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本性。生命的根本是一个源于内部自我生产
一九九零年,在剑桥大学著名的坦纳讲座上,翁贝托·埃科与理查德·罗蒂、乔纳森·卡勒和克里斯蒂娜·布鲁克-罗斯就有关诠释的问题展开生动热烈的辩论,这场社会文化胜景吸引了众多知名学者、批评家和剑桥学子。埃科是所有这些辩论与演讲的主角,作为小说家和符号学家,探讨所谓诠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