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数百万字的王阳明著作中,选取365个对生活有用的王阳明经典句子和案例,挑选出了365句对生活有用的心学金句,围绕修心这一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让我们不断成长,成为一个内心强大,诸事从容的人。
本书分为3篇,主要内容包括:良知;行动;知行合一。具体内容包括:良知;仁爱;孝亲;真诚;乐观;践行;循序渐进;自省;勤学;改过;静坐等。
《书传大全》十卷,明官修《五经大全》之一,胡广等奉敕撰。《书传大全》系明成祖敕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之一种。与它经均以程、朱一系之经学著作为宗主相同,《书传大全》亦以蔡沈《书集传》为主。宋蔡沈《书集传》自元延祐定为科举模板,但仍兼用古注疏,故王充耘《书义程序》犹本《孔传》立义。至明太祖亲验天象,知《蔡传》不尽可信,因命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结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观点,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哲学著作。上卷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即理”等观点,经由王阳明亲自审阅。中卷收集了王阳明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阳明心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附有阐释王阳明教育观点的短
绍兴古城内有一座文化名山,因长满蕺草得名,树木繁盛,花草葱郁,清幽典雅。晚明学术大家刘宗周长期讲学于此,经由他创设的学派称为蕺山学派,他也被世人尊称为蕺山先生。刘宗周生活在晚明时期,嵇文甫先生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个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分披
《康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明吴与弼撰。吴与弼学宗程朱,却不以阐述、发挥理学概念为务,而是致力于践行理学家的道德规范,一生贵乎力行,不轻于著述,学之所得自集为《日录稿》。弘治元年,吴泰出守抚州,将吴氏所遗诗文及其自集之《日录》裒而成集,名《康斋先生文集》,于弘治七年刊行,这是最早的吴氏文集,后又有正德十年刻本、嘉
本书立足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视野,分九章来考察王阳明对先秦儒家之礼乐思想、“内圣外王”的继承与发展;重点对其“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命题进行了再诠释;本书还对宋明理学、阳明后学及阳明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予以简要考察,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本书从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宏观的角度、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探讨阳明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从存在论的视域探讨王阳明的哲学观念以及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从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角度探讨王阳明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三部分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以理学视域中的心学,本书多角度、多视域,全方面的展现了对阳明学的深入解析。
《阳明先生则言》是王阳明语录、文章的精选,由其弟子薛侃、王畿编辑,目的在于以则言的形式,在有限的篇幅内,简明扼要地呈现阳明的思想精髓,促进阳明心学的传播。此次整理以嘉靖十六年(1537)薛侃刻本为底本,每则均列注释、译文和解析,对生字难词、人名地名等作了必要的说明,并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将原文译为现
本书是明朝思想家李贽(号卓吾居士)的传记。以李贽的生平为主线,穿插其主要经历、著作和思想,辅以儒、释、道三个学派基本概念的阐释,为读者展现这位哲人一生的生活阅历和精神世界。本书是《孤往山人评注西游记》的姊妹篇,通过严谨细致的考证,按时间顺序将李贽的著述与《西游记》相关章节对应,再现李贽创作《西游记》的过程,为研究《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