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阐释苏州地方文化和发展的图书。本书对苏州古城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城市规划、建筑、民间信仰以及民俗等进行的系统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苏州的历史文化特色、社会变迁规律以及其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本书重实证研究和历史文献的结合,利用古代典籍、历代地方志、档案馆档案等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注重跨
本书是《兰州府志》的校释本,原志凡十二卷首一卷,由清陈士桢修、涂鸿仪纂,内容涉及地理、建置、祠祀、田赋、武备、官师、人物、选举和杂记9类37目,全面记录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之后兰州百余年的历史。本书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兰州府志》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一是对全文进行断句、标点;二是对古今词义差异较大或艰
本书通过梳理唐宋文人对福建书写的嬗变,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视到中华文明对边缘文化的涵化过程。福建自秦时便被纳入中华王朝的版图之中,却一直被建构为映射中华先进文明的镜像。这一境况直至唐宋时期才得以转变。初唐至中唐时期,福建仍被中原文人视作化外异方,谈之色变。到了晚唐至五代时期,文人对福建的观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逐渐趋于亲和
"《齐鲁文化(第2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传承和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依据齐鲁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叙述齐鲁文化的起源、齐鲁两国建国以及相应形成的齐文化、鲁文化和齐鲁文化,进而以多元的世界文化发展的视角,进入稷下学宫,探讨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全书共分九
本书为2023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后期资助课题,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籍整理书系”。书稿收录明清及民国时期四川民族地区档案馆、寺庙和民间整理编纂的少数民族古籍,含76份档案。此系列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诠释“三交”文化,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四川卷》有启发,同时通过系统整理历史档案、强化文化认
书稿包括泉州文化、泉州人物、闽南文化、序跋札记等篇章,从多视角考察泉州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绚丽历史事例和人物掌故,有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泉州历史,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照耀现在和未来。精彩论述有如泉州古代书院、泉州古代科举、李亦园泉州学大视野、北京泉州会馆、阳明心学在泉州影响、泉郊与泉郊会馆、
本书从黄河源头写起,沿黄河流路开发主题,直至入海口。选择对中华文明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遗址、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著名的古代水利和现代水利工程、古都、以及文化宗教场进行叙述,将社会史和水利史结合起来,分析论述了公共工程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内容关心水资源利用问题、生态问题、能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收录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南京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以南京地域为主体的文明成果传承和文化精神弘扬,提升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珠海文史第三十二辑》是珠海市政协文史委编印的刊物,以挖掘、整理珠海历史人文资源和改革开放历史资料为主旨,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出刊31辑。2024年《珠海文史》共有红色追忆、口述历史、特区建设、历史钩沉、地方风物,5个栏目共22篇文章,文章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充分体现亲历、亲见、亲闻“三亲”的特点,数据准确
《又听栗花香》是一本深度探索青龙板栗的著作,图书内容来源于新华指数研究院和中国农村杂志社对青龙板栗的深入调研。青龙是京东板栗的主产区,其板栗软糯香甜、品质卓越,值得品鉴。书中以广阔视角审视和记录青龙板栗的生态地理、产业发展、历史人文,既展现了板栗的卓越品质,又致敬了青龙人民及其梦想。对产业研究者、文化传承关注者、美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