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它们的初兴和扩展奠定了高度发达、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基础,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围绕中国广域王权国家诞生及初步发展时期的聚落形态及礼器群的发展与变化,所收的六篇论文分别从考古学、历史文献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对洛阳盆地的聚落形态、青铜礼
《紫气东来窑火凝砂》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紫砂壶。全书分为总论、材质特征、工艺流程、用壶指南、文献典籍等部分,详细介绍了紫砂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具、制作技法等内容。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宜兴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紫砂壶艺术之美。宜兴紫砂乃中华之瑰宝,它因势而蕴、因茶而生、因泥而优、因技而良、因文而
本书首次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方法论,系统地论述麦积山古往今来周边环境、人地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时间维度,麦积山石窟于北朝开凿完成之后一直在持续地发生着人地关系的变迁。它作为佛教圣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世界遗产,涉略的人群对象、社会行为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本书分别从宏观的道路交通、风格传播,中观崖面开凿的选址、技术,微观
本书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分为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两部分。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和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等。
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手稿书信篇、革命器物篇、功勋荣誉篇、遗址遗迹篇、烈士墓碑篇、先烈遗物篇。
全书以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争战为主线,围绕发生在萧山湘湖边的一个小山头——越王城山,讲述了越王勾践为兴越灭吴,曾在此屯兵、操练水军,并定下了“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最终一鼓作气击败吴王夫差的历史事件、典故传说。书中体现了越王城山作为吴越争霸史的重要地标,见证了当年越国君王勾践忍辱负重、入吴为奴的悲壮和凄凉,也是知
陈子怡文集选编。本书包括陈子怡的作品选录,如《西京仿古丛稿》《洛阳石考》等,以及《河阴金石考》等著作的序跋辑录,并附录陈万卿所编著的《陈云路年谱》《父亲的滋味》以及陈子怡作品录。陈子怡曾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安西京筹备委员会考古专员等职,一生致力于考古研究,经常到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地实地探访,并创作了一系列
本书收录了学界目前深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黑水城文书和临泽简册等史料的20余篇论文,收录的论文既有该领域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青年学者有价值的最新相关论文。本书将法律和历史相结合,总结和分析了文献中历朝历代的立法原则、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特点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当今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可靠材料与历史依据,亦
本书由金昌市金川区博物馆编写组织,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沙井文化与金川三角城研究。包括“河西第一城——城址考古视角下的金川三角城”“三角城遗址文化内涵与社会现象管窥”“论沙井文化时期的经济结构与特征”“沙井文化与商周西北少数民族关系略论”等;下篇介绍了历史文化与旅游,包括“骊靬县名称与地望的探讨”“甘肃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