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这一重要战略,将乡村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振兴的方法论指南与产业化实操两大方面的相关问题。从战略意义分析、技术支撑、科学种植,到农业产品与相关服务的营销推广、快速变现,本书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引用大量经典案例,在剖析理论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切实掌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本书构建了经营主体养护耕地的经济模型,主要基于新疆兵团国有农场191个棉农调研数据,运用考虑了内生性的估计策略如IV有序Probi模型、条件混合模型(CMP)、控制函数法(CF)等,重点考察了高商品化率、市场化流转的大规模农业中产权因素对不同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的激励作用,同时对比分析了经营权稳定性在国有农场和农村农户
本书分9章,第1章导论;第2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内涵阐释及相关理论基础;第3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第4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障碍分析;第5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多维耦合机理分析;第6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机理实证研究;第7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第8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
本书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农业经济技术效果评价;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分析;农业生产函数;农业生产结构及优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创新;农业技术采用、扩散与推广;农业项目财务分析;农业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本书将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理论与行政执法和司法实务问题相结合,从理论高度梳理出一套“心法”,用以指导实践,推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务与新理论成果的融合。
本书先介绍了我国征地补偿及收益分配政策演变,对31个城市2010-2016年征地过程中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进行公平性分析。其次,测算不同区位被征地农民的福利变化,了解农户的受偿意愿,按照损失与补偿相一致,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确定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然后,从各主体意愿期望、土地增值收益贡献及风险分担额度,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本书记载了中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种业、农垦、渔业、农产品加工、农机及乡镇企业等各方面重大事件、重要农业文献、重要农业会议、主要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构和人事变动、涉农部门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人物、农业统计数据、重要文件及事件等,基本反映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本书列示了2022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对评价方法做了说明,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亮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快速起步;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等。
本书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揭示中国苹果生产布局的演变规律;第二,分析影响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演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第三,评价现阶段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是否合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研究和设计进一步优化中国苹果生产布局的建议方案。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总结有关农业生产布局和苹果生产布局的相
全书在篇章结构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案例报告和附录5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2022年新疆乡村振兴推进报告;新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评价及对策研究;确保新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研究;新疆乡村产业振兴专题报告;新疆乡村治理专题报告;新疆乡村建设研究报告;新疆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研究;新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