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序篇:敦煌石窟”、“第一部分:丝路重华”、“第二部分:万象人间”三部分,从敦煌石窟艺术出发,展示石窟开凿、壁画绘制、彩塑制作等工艺流程。并收录汉代竹简、中亚货币、丝绸织品、金银器、陶俑、敦煌写经、佛教造像、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等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呈现了古代敦煌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的千姿百态。
雨花台是雄峙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的一片山岗。自古以来,这里为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之地。近年来,雨花台及烈士陵园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等。本书为志书,详尽叙述雨花台的发展过程及自然、人文、历史事件、故事,全面反映雨花台的风雨变迁,以及目前的社会定
本书内容包括:马口窑知识介绍、重点陶瓷器介绍、马口陶瓷器高清图片。通过展示图录中的这些陶瓷器,反映出当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市井生活趣味,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民间风俗文化的寻根溯源。
本书利用出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北朝、隋入华粟特人墓葬、围屏石榻葬具的考古资料,借助传世史籍和墓志资料,借鉴学界在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粟特人入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天水出土的两具石棺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比较研究,阐明天水棺床墓、出土石棺床与前述墓葬及葬具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其年代、族属等学术问题;在中古时
本书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分为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两部分。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43处和可移动革命文物16200件(套)等。
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手稿书信篇、革命器物篇、功勋荣誉篇、遗址遗迹篇、烈士墓碑篇、先烈遗物篇。
全书以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争战为主线,围绕发生在萧山湘湖边的一个小山头——越王城山,讲述了越王勾践为兴越灭吴,曾在此屯兵、操练水军,并定下了“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最终一鼓作气击败吴王夫差的历史事件、典故传说。书中体现了越王城山作为吴越争霸史的重要地标,见证了当年越国君王勾践忍辱负重、入吴为奴的悲壮和凄凉,也是知
陈子怡文集选编。本书包括陈子怡的作品选录,如《西京仿古丛稿》《洛阳石考》等,以及《河阴金石考》等著作的序跋辑录,并附录陈万卿所编著的《陈云路年谱》《父亲的滋味》以及陈子怡作品录。陈子怡曾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西安西京筹备委员会考古专员等职,一生致力于考古研究,经常到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等地实地探访,并创作了一系列
本书收录了学界目前深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黑水城文书和临泽简册等史料的20余篇论文,收录的论文既有该领域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青年学者有价值的最新相关论文。本书将法律和历史相结合,总结和分析了文献中历朝历代的立法原则、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特点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当今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可靠材料与历史依据,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