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少年的故事感染青少年,用成长的故事引领成长。本书讲述杨槱、王振义、褚君浩、江欢成、陈凯先、张旭、谭蔚泓、朱美芳、朱敏、樊春海等10位院士的成长故事,从中,青少年儿童将了解到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优秀科学家,年少时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以及如何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从而萌发科学探索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本书立
本书作者在所有能找到的史料基础上,潜心研究,对历史人物曹操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并对曹操的政治理想、军事才能、用人艺术、文学成就及人格魅力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本书是《北总部胡同32号》系列的第三本,以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先生的第一视角,介绍了13位曾经工作于人美的老艺术家:沃渣、王靖宪、杨先让、庞邦本、姚奎、樊林、吴传麟、刘汝阳、张广、韩亚洲、郜宗远、程大利、王铁全。全书按艺术家的生卒年前后排序,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在人美社的工作、出版,个人艺术创作、成就等几个方面展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四年的历程中,大师汇聚,成果瞩目;同时以国学研究院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研究人才,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清华的国学成就,成为近现代国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本书以清华国学研究院所培养的高亨、吴其昌、罗根泽等研究方向以哲学为主的国学大师为传主,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他
《苏东坡传(精读版)》是在原版基础上针对年轻读者群体所做的进阶精读版。本书在林语堂创作的苏东坡人物传记基础上,在不改动原文的前提下,对文中所引用的文言文增加注释解读,对重点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做了补充说明,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难度。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堪称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苏东坡
《夏北浩自述》共收录夏北浩的发言稿六篇、自传一篇和夏北浩总结的维护歼-6飞机的“133条”经验,通过夏北浩发言稿、自传等文献资料,较为系统和详细的阐述夏北浩对工作极端负责、精心维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感人事迹,“夏北浩检查法”产生的原因、提炼、总结、学习、推广的过程以及“夏北浩检查法”的影响、作用和历史地位,展示“夏
《豫章先贤九家年谱》,编者杨希闵(1806-1882),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人。杨希闵于同治九年赴台湾,主讲台南海东书院长达十一年,《豫章先贤九家年谱》即于讲席之暇满撰著而成。本书包括《徐征士年谱》一卷、《陶征士年谱》一卷、《曾文定公年谱》一卷、《王文公年谱考略节要》四卷及《附存》二卷、《黄文节公年谱》一卷、《陆文安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国家京剧院的首任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国家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共同举办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展,旨在将他不朽的艺术精神发扬光大,秉承先贤之志,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本书稿为该展览的配套画册,画册主编周庆富。本书内容分为一代宗师、文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杭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清代康熙二年(1663),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五杭”产品之一。“张小泉”剪刀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历史时期。本书是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传承人张忠尧的口述文稿,以传承人作为第一人称口述的角度,记录了张小泉
本书讲述的是2022年3月19至21日,海内外苏学研究专家学者汇聚现场和“云端”,线上、线下共同研究开发苏东坡海南三年的历史文化遗存,努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来自各地高校、科研、出版和东坡文化研究组织的50多位专家学者,提供70多篇学术论文,以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