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办的CSSCI来源集刊《原道》第47辑。本辑包括四个栏目:一、“孔子研究”栏目讨论了孔子反对铸刑鼎的思想、慎独思想和孔子形象的建构问题。二、“经学与哲学研究”栏目讨论了帛书《易传·缪和》的思想、《礼记·王制》的“封建”思想、廖平的“大统”思想,以及我国早期的“知人”观、戴震“闻
二十世纪前期,对中亚的关注和研究对汉学至关重要,而汉学中心从欧洲转往美国时,哈佛燕京学社对哈佛和北美汉学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为作者提供了挖掘哈佛燕京学社与欧美国汉学家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的契机,也构成了这部学术随笔的中心线索。集中内容涉及哈佛燕京学早年的历史、中亚学和汉学学术史研究、二十世纪前期人文学术的开放和交流带来的东
本书是著名学者甘阳的文集,收录了甘阳教授1984-2019年以来的文章。全书分为三编:传统中国、超越西方文化以及返回“文明-国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哲学的评述、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评论以及通识教育三个部分。作者认为,21世纪的中国能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人是否自觉地把“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本书为越秀外国语学院“语言与文化论坛”学术论文集,括论坛特稿、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竖屏以及会议综述共七个栏目,以会通中外语言文化、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人文学术交流为宗旨,探讨不同语言与文化理论,交流学界最新研究动态,挖掘语言与文化多元化特征。本书视野宏
本书以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项目六年来的卓越育人成果为基础,全面总结和展示了华科大“喻竹计划”在新时代大学生论治国理政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华科大依托“喻竹计划”实践项目育人的经验总结。围绕着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一主题,全方位深入研讨并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全书内容分为“喻竹计划”系列调查报告和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格律诗词、白话诗、文化学术等百余篇作品,其内涵丰富,涉及中外哲学、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教育等,继承和创新了传统文化。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国栋作品集。"学海泛舟"一节收录作者独著学术论文6篇,"书山有路"收录学术杂文4篇,"西域纪行"收录游记2篇,"香象渡河"收录评论4篇,"尺素寸心"收录书信3封,"他山之石"收录译文4篇。共计23篇。此外,附录一"光影婆娑﹣﹣郑国栋摄影作品撷英"收
本辑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研究、文艺学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专题、汉语方言研究、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文化传承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栏目,分别刊发系列研究论文,采用主持人负责制,展示各个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就本书稿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
高一涵(18851968),安徽六安人,先后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教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作品,被誉为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鉴于其著作出版不多,六安市政府主持编辑出版《高一涵文集》(7卷本)。这套七卷本文集主要收录了高一涵政治思想方面的专著、论文、报刊短论、书信、杂感、随笔、诗集、翻译文稿及其年谱等,内容丰富,
本书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国荣所主编的一部学术论文集。全书分为中国哲学、庄子研究、船山研究、西方哲学、文艺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等几个部分。所讨论的学术论题包括但不限于:从四因说的角度看当代新儒家的发展与局限,《周易》中的生生与无为思想的再考察,《中庸》中的诚体与成性问题,《庄子》中的和与精神世界、德与个体原理、无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