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2)》从绿色、创新概念和基础理论出发,阐述了构建指数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指数的编制经验,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原则选取指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创新驱动和绿
本书聚焦于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经济绿色转型路径,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维度,分析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框架和有效实施策略;结合实证方法,解析了碳市场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并探讨中国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地位与角色。
本书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师生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涉及了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例如,关于消费者对新零售接受度的调研报告、数字技术对农户增收影响的调研报告、社区团购对实体生鲜店影响的调研报告等。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效率型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效率型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综合性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工业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等。
本书以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为两大典型地区,打造绿色转型发展高地。作者分析了促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探讨了我国产业衰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及思路,以及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研究了生态经济带空间布局,提出了统筹推进哈长城市群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新发展格局下推进绿色丝绸之路
本书结合时代背景,针对公司这一典型的现代微观企业形式,从财务学角度对所谓初次分配格局形成的源头进行了思考,围绕价值创造要素、共享发展的微观收入分配机制等内容展开探索性研究,打破了已有研究就宏观研究宏观、就微观研究微观的习惯,将共享发展这一宏观问题与财务分配这一微观问题,通过财务学的中介作用紧密联系起来,期望为寻找适合中
本书分为十四章,从普通人的生活、政治高层的变动、经济模式的转换,以至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全景式地展现了美国1920年代末到1940年代初的社会生活,重点描述大萧条的原因、形成发展过程和产生的结果。作者从社会的各个角度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用细致的笔触刻画一个个活跃在不同行业的小人物,用高清镜头一样的语言串联起一个时代的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本书对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国情背景比较,到转轨进程的阶段性比较,从相关具体领域的比较,到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探究它们在各自经济转轨进程中形成的转轨经济形态。通过比较,本书认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中国应
本书依托于2022年度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12015),以环京津地区河北省下辖71个县域为研究范围,参考多维贫困指数MPI,结合中国国情,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参考依据,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教育水平、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五个维度,选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就业率、人均粮食产量、自来水受益村率、
本书稿着眼于返贫问题,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这一原贫中之贫,艰中之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厘清该地区造成脱贫户返贫问题的根源,探索出脱贫户返贫的类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和CRITIC权重法确定返贫风险各指标权重,构建风险模糊评价模型来评估返贫风险大小,并从建立监测预警体检机制,深化稳定增收活血机制,强化志智双强造血机制,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