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孔子仁道主义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三部分:“孔子仁道主义九观体系论”“中华道脉之孔子仁道主义”“孔子儒经四书编译”。全书以《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孝经》等四部儒家经典为基础,构建由孔子好学观开智,亲仁观立心,孝悌观立身,修德观立信,谋道观立志,君子观为主,礼乐观为用,祭祀观为敬,大同观为宗旨的孔子仁道主义
本教材包含三个部分,即《老子》综论、《老子》解读与《老子》文学评论资料选。“《老子》综论”始于知人论事,老子其人;纵观文献,考察其书。继而,阐老子“道”论体用之妙,述韵律修辞文笔之标。“《老子》解读”以此为基,深入文本,循序剖析。《老子》正文以王弼本为主,稽考楚简本、帛书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古人之说,亦参阅近现代以来
《老子》与《庄子》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之两种。丛书选取传世文献中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性的典籍进行整理出版。由于《老子》与《庄子》皆属于道家经典文献,且思想一脉相承,故此次整理对二者的白文本合订出版,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道家思想之精髓。《老子》亦称《道德经》,相传春秋末老子著,现一般认为编定于战国
《孔子家语(白文本)》是《新时代万有文库》丛书的一种。《孔子家语》原书二十七卷,《汉书·艺文志》曾著录,久佚。今本十卷。曾被认作伪书,后确证为先秦旧籍。其中保存了一些故书,如《问王(玉)》可以考见《齐论》遗文,《王言解》可以校《大戴礼记》。清代孙志祖有《家语疏证》。本次整理出版以《四部丛刊》明翻宋本为底本,该本内容完整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广为人知的儒家经典。一部《论语》研究史,既是一部学术史,也是一部思想与政治关系史。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尽管中国的社会性质、文明程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直到今天,孔子仍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学术贡献以及学术精神为世人所敬仰,《论语》也以其丰富广博的文化内涵而广泛传播。《<论语
本书将《道德经》的八十一章原文,分为九个篇,并按照各篇章的循序解析。其解析的具体内容,是以通篇导读、白话译文、字词注解、心得等形式构成,其内容均是作者在多年来研习道家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体悟国学经典智慧人生处世应用的基础上,再对比研究《道德经》多个版本,从诠释原文主旨和便于当代人理解等角度出发,同时吸取百家论道
《周易》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但是其成书的时代,传文的作者以及其中卜筮方法研究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李学勤先生在《周易溯源》一书中,运用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古文字学互相配合的方法,对《周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论述,使《周易》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书是嵇文甫先生两部著作的合集。《春秋战国思想史话》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该书论孔墨老庄孟荀韩非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内容、社会背景以及随时代发展的升降浮沉。《晚明思想史论》是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它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
本书是梁任公《孔子》和《儒家哲学》两部著作的合集。《孔子》叙述了孔子生平及其学术思想,而《儒家哲学》是梁任公晚年在清华演讲时的讲义,他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间,讲述简洁明了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显真论,作者广泛搜罗杨朱的信史资料,力求呈现真实的杨朱形象;中篇明取论,深入阐发杨朱道术的精妙细微之处;下篇辟伪论,针对以往被误解的伪杨朱观点进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