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以降,近代日本人西渡前往中国留学。1899-1945年间,日本各机构部门共向中国选派近200名学术型留华学生,他们在近代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日本侵华史等研究领域均是值得聚焦的重要群体。本书以1899—1945年为跨度,对该群体进行全面探讨,究明其派遣实态、留学实态及其留学结束后的工作实态。同时,对每个派遣机构和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热度持续不减,但是在西班牙,《三国演义》的传播与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三国演义》现有西班牙语译本的翻译、出版模式,从生态类、物质类、历史类、社会类和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五个层面,结合《三国演义》西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归纳总结其翻译策略、文化转换问题,以其在西班牙的传播接受
本书以浙江民间历史档案为考察对象,运用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从民间档案的叙事出发,分析其记忆主体的交往互动,从观念、行为、仪俗等不同层面,以理论阐释与实例论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浙江民间的共生共存。全书基于丰富的档案素材,呈现浙江民间自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交往互动实况,通过生产合作、通婚收养、生活互助、人情往来
本书系作者博士论文,曾荣获优秀毕业论文。全书致力于对元代现存唱和诗集进行全面的搜集与整理,并对这些诗集的作者、创作背景、编排体例以及流传情况、评介、存佚状态等进行了简要的考述。研究以《全元诗》《全元文》等为基础文献,同时广泛参考了《元史》《元典章》《元朝名臣事略》《元诗选》《元史纪事本末》等相关史传、笔记、政书,通过全
谭其骧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师从顾颉刚先生。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及湖泊、海岸变迁等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学科建设以学术大家来支撑,对学科发展轨迹的总结离不开对重要学术人物的建构与评价研究。本书通过真实反映谭其骧的学术研究历程,对复旦
这是一本关于浦东绞圈房的资料性图书,分为“历史渊源”、“建筑特征”、“修缮保护”、“现存实例”、“保护探索”等五个章节,由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编写。浦东绞圈房是上海浦东地区独有的一个文化遗产。它不但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浦东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2023年,上海开展了特色民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撑。本书以“‘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为题,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统文化批判观、转化观、发展观,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发展、中华优
理论是一门学科的制高点,对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本书从多个维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发展,所涉理论并不局限于若干主要的范式,而是同时考虑到与新兴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与考古学社会应用相关的理论,以及与重大课题相关的各理论,就每一种理论的起源、应用、争论等都有较为全面的介
《传统文化研究》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隶属于苏州市民盟)不定期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刊,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和苏州地方文史学者,曾多次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27辑包括业绩难忘、吴地人文、江南书香、稽古图新、三吴名贤、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弦索论艺等8个栏目,共43篇文章。内容囊括明清以
本书为薛国屏先生编纂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的简明版,同时也是2017年已出版《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的修订版。该书主要通过表格形式记述了中国各县市的历史沿革情况,分今地名、设置年代、改置地名等栏,供一般读者查阅当今各县市在历史上对应的古旧地名以及设置年代。该书资料截止时间为2023年底,主要增补了近年来县市地名的沿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