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两编,依时序分别收录讲话、报告等86篇,回忆、纪念文章等16篇。内容为:《由鲁西工委到鲁西区党委的建立——1933年至1939年山东党史》、《国民党是怎样破坏鲁西北根据地的》、《参军运动简报》等。
本书包含自传及人事记忆与周策纵教授著述目录两部分。作者通过数篇文章回忆了他的童年、青年时期,以及八年抗战时的亲身经历,同时也回忆了他与几位好友的相识、交往经过。著述目录部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教授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专著与论文、讲演等分类明确,并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以便读者查阅。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一代汉学大师的成
本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与饶宗颐教授探讨陶文考释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教授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的文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周策纵教授在历史、哲学与文学
本书作者以其谦敏善思、求真务实的性格,从最群众、民生的角度“感”了自己从政多年的启迪与总结,“悟”出了为官的智慧、道路和情结,向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干部对及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
本书是胡适首部致青春的作品。胡适首先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介绍了自己的小时代:九年的家乡教育、在上海的中学经历,怎样到外国留学,念康奈尔大学念大学、在哥伦比亚念博士;又以一名青年导师、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勉励和告诫青年朋友们,如何治学与做人,如何在纷乱的社会里立定脚跟,把自己铸造成器,努力构筑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本书收录裴宜理、李零、荣新江等当今史学界名家之作。包括《实际工作中的卡尔·马克思》、《后殖民史学》、《历史变革和政治可能性——中西社会理论的比较》、《“世界主义”景观与双重帝国边界上的都市社会》等文章。
本书收录李叔同的诗词作品、佛学著作、书信选摘、杂文随笔等作品。
《王献唐研究丛书:王献唐著述考》中王献唐是享誉海内外的考古学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历史学家。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他在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期间和晚年主持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时,对振兴山东图书馆事业,保护齐鲁先贤典籍庋藏,以及对山东地区田野考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精通“小学”及古文字,尤擅长古音,从声音
《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汇集汤老于新旧世纪之交所撰论文、书序、演讲以及访谈三十余篇,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尤其标举反本开新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紧紧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中西古今,从而使国人在华夏文明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构核心价
《清华国学书系:刘节文存》一方面收录刘节先生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时期写作的文章四篇,另一方面收录未曾被收入刘节先生其他文集的单篇文章,即《古史考存》、《历史论》、《刘节文集》等未录文章。另外,《西周社会性质》一文作为刘节先生参与古史分期讨论的一系列文章之一篇,亦予收录。所收录文章的编排顺序以发表时间为准。或有文章是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