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泥河湾发现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及重大科学价值入手,系统梳理了泥河湾发现、发掘、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古人类、旧石器、新石器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述论点和科学猜想,并选取典型事例以专业的视角和通俗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泥河湾的故事,阐明了泥河湾拥有的独特科学价值。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评选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100个考古发现。本书为“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览图录
本书对龙门石窟各个时期的洞窟进行了考古学研究,并对主要题记进行了录入并整理研究。本书是在阎文儒先生1942年到龙门石窟调查和80年代到龙门石窟调查时与时在龙门石窟研究所工作的常青调查、研究基础上出版的,出版后在学界与大众读者间获得了较高的口碑。受当时资料缺乏和各种条件限制,本书在学术观点、资料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书内容讲述: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现存造像近11万尊。石窟中保存有造像、装饰纹样、建筑、服饰、音乐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研究佛教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审美思想的珍贵资料。为进一步深入阐释龙门石窟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龙门石窟研究院谋划编撰“龙门石窟艺术鉴赏丛书(第一辑)”6本图书,其中调查、整理龙门石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中英文)》系列丛书,是一套具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民族文化丛书。茶马古道主要是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形成的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不仅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的走廊,也是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珍藏1000多件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文化遗珍,此书精选了马、牛
本书收集了历史上关于楚玉的典籍以及流传于荆州的传说,调研和走访了荆州现存与玉石加工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与传承人,得到了关于楚玉较为系统的资料。作者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对照历史典籍记载对与楚玉加工和利用有关的部分工艺、器具和物品等进行了实物复原和还原,再现了历史的真实,为发掘历史楚人和当今荆楚大地上的人们与楚玉源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以时代为序,对历年来廊坊地区发现的重要文化遗存进行介绍,其中有笔者的学术研究观点,也有对文物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解读,每个章节穿插一些相关的专题讨论,还有一些与廊坊有关的历史人物介绍。全书既追求学术的严谨,又兼顾通俗的表达,用考古学的视角将廊坊的历史娓娓道来,以求能被大众接受。
本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同名展览的图录,分为三个部分对馆藏文房用具文物进行主题性辑录。第一部分为结庐人境,分为书斋清韵、长物为友、水利文思、印以昭信四个小节阐释,以突出古代书斋的特色,介绍书斋中常见的文房器具,勾勒出传统文房用具和文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部分为古贤雅趣,分君子明德、好法自然、格古怀远、以文会友四个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甘肃作为中国“汉简之乡”,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本书结合甘肃省已大量出土的相关文献,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前秦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呈现了甘肃省内外和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
本书是一本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经典研学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图书,一共包括22个经典案例,都是近年来八一馆成功举办的研学活动,主题包括“行走吧,少年!”“开学第一课”“看红色连环画绘心中真英雄”等等。这些研学活动将红色历史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为一体,具有综合的育人价值。本书从理论上分析了研学教案的课程性质与定位,从实践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