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是作者应牛津大学出版社之约,对音乐美学以及该领域重要问题所撰写的一本与众不同的“导论”著作。在内容上,书中所包含的音乐哲学议题,基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一)术语及概念界定问题。(二)审美经验问题。(三)艺术本体问题。(四)虚构与叙事问题。(五)再现与表现问题。(六)艺术价值问题。对于国
本书从对音乐图像研究与音乐图像学的概括开始,到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的分期及典型音乐舞蹈图像个案研究,然后到云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图像研究,再到云南民族音乐舞蹈图像研究的理论概括及启示。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音乐修养基础知识、音乐的种类及流派、中外音乐概论、流行音乐、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其他艺术形式。
本书分两个部分:西方音乐史部分包括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各个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史部分包括从远古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
《民族音乐研究的视野、方法与案例》是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为主体推出的一批学术成果,涉及音乐与舞蹈学中音乐美学、基础音乐教育、古代音乐史学、近代音乐史学、传统音乐、舞蹈理论与教学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是近年来音乐学院学术团队承担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主办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以及指导各领域教学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符号学视角中的音乐美学研究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论学科,田野考察是其获得研究材料来源的基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将所考察和研究的音乐对象,视为是一种音乐事象,倡导将某一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
本书是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关于仪式音乐研究的文集。分为学术文萃、讲座纪要、述评和译文四部分,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国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本书适合音乐学研究者学习参考。
这本《音乐史话》主要讲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100余年的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简史。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在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和缓慢的时期。从1840年到19世纪末的60年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腐朽,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严重摧残。直N20世纪初,由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