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阐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提出及发展历程、内涵和本质。其次,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考察和研究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发展路径;从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教育发展与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发展与农村环境等方面,考察和研究西部地区农村现
本书通过探索大数据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可以提出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土地高效利用策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实践指导。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决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土地利用与管理领域,大数据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地方高校促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运行原理、发展现状和构建路径的研究著作。本书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5所地方高校及各自对接服务的乡村为调查对象,辅以国外高校在推动乡村建设方面的经典案例,综合运用实地考察法、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从理论与实证的维度对地方高校促
本书主要分为理论研究篇和实践探索篇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篇,从在理论研究入手探讨生产托管与服务规模化,并列出很多案例,这些案例大都取材于对山西省的调研;第二部分是实践探索篇,即山西实践,整合了临汾、大同、朔州三个市的报告,并附上了每个县的报告(2020年的调研没有形成县级报告),共13个县级报告,每个县级报告都附有
本书是关于农业规模与土地生产率反向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文章指出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力反向关系是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议题,以往研究观察到伴随农场规模的扩大、作物单产随之下降的现象,且这一特征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反向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农业转型过程中新制度和技术安排可能对传统反向关系提出挑战。文章以中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突出难点。中国的农业强国既要具有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又要立足我国国情,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如何实现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是当下仍至今后一个时期的
本书在对我国粮食供需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高水平开放对我国粮食供需格局及粮食安全的影响与挑战,构建了高水平开放格局下把贸易影响内化纳入我国粮食供需格局的“三元平衡”分析框架,系统研究了面对进口外部竞争、国际规则约束、复杂国际环境等非传统粮食安全挑战,通过优化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升级粮食进口风险防控体
本书内容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调查,研究新型城镇化路径下从事牧业为生计人口的经济行为。在当前背景下,牧业为生计的人口规模有了较大改变,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大力推动牧民经济行为的转变。这也是随着农、牧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牧业人口兼业化程度不断加大的必然结果。“新型牧民”涉及到牧业人口的生产活动诸多
农地整治权属调整是解决耕地细碎化的有效工具,但是其实施在我国正面临着制度与实践的双重困境。本书以个体行为主体合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参与行为、地块分配策略以及各类主体合作的实现逻辑与制度演化路径。
能力提升对农民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书锚定农业强国目标,按照能力识别能力评价能力与绩效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农民合作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资源整合能力、内部治理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服务带动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