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5000年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自古以来灌溉对于农业乃至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以灌溉文明为特点的农耕文明,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基础。本套丛书系统梳理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7项工程的工程历史、工程描述、工程创新、工程贡献、工程现状以及目前的保护情况等
本书以图文并茂、数据科学、富于艺术感的形式,生动形象反映了水利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工程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大时空、大系统、大担当、大安全”,以“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为主线,会同有关部门、省(市)主动作为、真抓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介绍三峡工程的概况、大坝总体布置。第2章主要介绍三峡工程泄洪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包括泄洪建筑物、排沙、排漂建筑物、消能防冲建筑物的布置情况,以及枢纽泄流能力及泄水运用原则。第3章主要介绍三峡泄水建筑物的水力学问题,包括泄洪建筑物布置、深孔、表孔、导流底孔的主要问题及比选研究过程。第4章主要介绍三峡
本书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本书简要介绍在深厚粉细砂上建设兴隆水利枢纽面临的河势稳定性较差、深厚粉细砂层结构松散、粉细砂滩地导流明渠的防冲保护、饱和砂土振动液化、粉细砂地基上的高水头围堰防渗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工程措施,同时简要介绍主要建筑物的设计研究、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以西南地区大型灌区工程为研究对象,以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大型灌区工程为例进行灌区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全书共分为11章,通过工程分析、生态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水环境模型预测、声环境模型预测等方法,研究大型灌区工程建设对区域乃至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监测措施、管理措施等,最
本书主要针对北赵引黄灌区工程的大体内容进行介绍,主要从灌区、泵站、渠道、工程管理以及信息化、数字孪生方面进行解读。山西省北赵灌区作为全国400多家大型灌区之一,自建成以来,经过多年运行,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山西省北赵
本书反映工程设计研究的思路和主要成果。采取工程回填料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料等优化措施减少了对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提出了水电站厂房边墙与泄水闸弧形闸门边墩相结合的共用边墙结构模式,优化了弧门支撑处的应力与变形状态,对工程各部位的金属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水轮机组参数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可靠性高且经济合理的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概述、区域水利简史、近现代引黄灌溉工程的传承与变革、宁夏引黄灌溉工程体系、守望长城、引黄灌溉对宁夏的影响。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秦一统帝国的标志性工程、汉代白渠、唐代三白渠、宋代的引泾灌区、元代王御史渠、明代的引泾灌区、民国时期引泾灌溉:准备阶段、泾惠渠的建设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泾惠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郑国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