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智能观测数据对象字典》是气象数据在设备端传输和存储的规范,是进行设备入网和信息管理的基础。以新阶段气象观测业务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无线化为目的,在原有各类通讯协议标准基础上,按照灵活、简洁、规范、易扩展等原则建立的气象观测编码规则。本字典共分6章20节,其内容主要包括:1、智能测量仪向上位机发送信息的数据
《青藏高原生态气象小百科》全书共分八章三十个小节。第一章介绍气象的概念、天气的概念、气候的概念、气象和天气及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气候变化的内容;第三章介绍大气成分的概念;第四章讲述了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介绍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气象保障措施;第六章讲述云的形状和名称、云与降水的关系等;第七章揭秘自动气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低轨电磁探测卫星协同任务规划模型与方法。本书从低轨电磁探测卫星协同任务规划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协同任务规划基础模型与学习型进化算法框架;面向静止目标、低速移动目标、高速移动目标探测的协同任务规划,进一步扩展了任务规划模型并设计了针对具体问题特点的学习型进化算法。本书研究成果拓展了多类型资源协同规
ArcGIS是美国ERSI公司推出的一种GIS软件平台,目前已成为众多GIS软件平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功能是其他同类软件无法比拟的,被广泛应用在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其在气象领域也同样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气候资源区划、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等诸多方面。为
本书梳理了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300年的气象观测历史,以时间为脉络,从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前世——北京古观象台讲起,细数了百年观测的开端、中国气象科学事业的起点、首都气象事业的恢复调整、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并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存档的北京地区最完整、年代最长的气象观测记录——《晴雨录》这一研究
本书以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包含观测网布局、观测数据质量评估、观测网运行质量、观测质量业务能力以及观测质量改进共五章,评估设备种类包含除卫星气象观测外的全国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网、风廓线雷达观测网、探空观测网、GNSS/MET观测网、雷电观测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网、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和大气成分观测网
现代天气预报以气象观测为起点和基础,气象观测仪器集中布设在气象台站内,气象台站是进行气象观测的基本机构。如今我国建立了覆盖天地空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精密监测大气运动,为精准预报天气变化,精细服务国计民生奠定基础。本书将75年来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历史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探讨了淮河流域的生态气象特征及其变化。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气候多样,生态资源丰富。然而,该地区也面临着旱涝灾害的挑战。书中采用统计分析、遥感反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的生态气候资源、生态气候灾害、生态类型及质量、生态过程、陆气通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本书旨在为淮
山东生态气象整理并吸纳了近10年山东气象部门在生态气象领域的一系列科技攻关创新研究成果,包括山东省气候特征、气候生态环境、农田生态气象、城市热岛、水体生态气象、黄河三角洲生态气象和海洋生态气象等方面的生态气象内容。本书内容兼顾生态气象理论技术与实际工作应用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希望借此与国内外同行共同交流,
本书是在《气象观测设备测试方法(第一册)》基础上,按照气象行业标准QX/T526规定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的通用要求,针对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编写的测试方法第二册。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将每种设备的测试方法单独成章,全书共分为22章。本书主要给出了每种气象观测设备测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介绍了外观及结构检查、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