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项目研究采用了“理论目标—试点实践—提炼标准”的开放式研究技术路线,以课题研究为导向,通过在全国吸收具备一定人居环境基础的住区项目作为试点。这些试点项目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成为课题研究成果检验和修正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平台,其项目本身亦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试点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
本书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组成编委会,延续《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报告2007-2008》的体例和框架,定期对城乡规划的发展进行总结。本书梳理了2008年城乡规划领域重点话题,从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回顾与前瞻、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住房政策与住
本书首先在对都市圈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都市圈形成的界定标准,并通过实研究对中国都市圈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其次是初步构建了都市圈战略规划体系,在对都市圈战略规划的定位、都市圈战略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都市圈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路径、实施及法律地位等方面都提出了有创新性的观点,后也指出了我国都市
《明日之城市》一书,是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规划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一部经典著作。在该书中,柯布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柯布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
《精确性:建筑与城市规划状态报告》包括10次勒·柯布西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有关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讲座,以及一篇有关美洲的序言。序言虽说是有关美洲的,但是却和美洲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表达了目前美洲建筑师的一种思想状态。当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美洲作报告,他一定确信自己能够作出足够多的贡献。这10次的讲座始终伴随着一种强烈
本手册是在交通出行率指标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编写的,手册涉及了多类建筑性质近千个建筑的交通出行率调查,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工作,得到了相应建筑的出行率指标值,这对于从微观角度来分析各类建筑的交通特征、摸清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根据各类别建筑特征和交通特征的分析,给出了相关性较高的出行率指标,分别以平均值法、
751方案是国内建筑界热点方案798改造的姊妹篇,其对相近的厂区改造提出了更为激进和前卫的设计理念。本书侧重于教学实践上的探讨和类比。国际性的联合教学使本出版物综合了各具特点的教学实践,而通过对此实践的横向类比,彰显了不同国家、院系教学的个性及优势。这不仅仅可以开阔学生读者的眼界与思路,更能为从事教学实践的广大建筑教师
这部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4年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的一门课程设计。该设计的题目是位于旧金山的范内斯大道(VanNessAvenue)上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域的范围从市场街(MarketStreet)-直延续到海湾地区。在我的印象中,范内斯大道从来
目前,全球人口已经发展到66亿,人口过亿的国家也已经达到了11个。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人口分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世界人口不断向大型城市、沿海地区、财富增长地等聚集。全球城市集团布局与人口迁移规律有什么关系?全球城市集团的发展态势如何,它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示?中国各大城市正处于蓬勃
营建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