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中国文化》杂志三十年来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研究作品,包括传统典籍中的疑难问题的再探讨,有争议的文字的重新辨析,还有部分学者的读史笔记,本书集中了沈从文、王子今、金克木、李泽厚、胡文辉、汤用彤、来新夏等学者的作品,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所研究员耿云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宋广波选编。所选篇目既有全面性,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或是激昂或是从容的文字充满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冯承钧生平介绍、冯承钧翻译思想、对冯承钧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的原
本书对王世贞散佚文献的收集,使王世贞文集更加完备,进一步扩充了其体量。再加上现有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等文集,我们可知,在文学、佛道、疾病等叙事中,文学思想是王世贞的核心思想,他始终奉行真情观,又兼博识、格调,走向自然,在盛唐之外,取法白居易,独树一帜,这些影响到他对生活的选择,对佛道的认识,以及患有疾病
本书正文和附录共87篇,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传统出版的理论探索;二是有关收藏、艺术拍卖、网络出版的文章;三是记述性文史资料,包括对人和事的回忆和描述。文章按发表或撰稿的时间排列。
本书内容包括:世界史·旅游管理卷、中国史卷。
本书是作者从事写作以来的文章经筛选整理汇集而成。包括序跋14篇、园林7篇、文论12篇、碑记2篇,以及记述26篇,共61篇。时间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跨度约20余年,这些文章大都曾发表登载于海盐县的各种报刊上,如《海盐文博》《海盐史志》《今日海盐》上。作者曾为海盐县博物馆馆长,也是文物保护专家,凭着对文物研究和地方文
本书以新时代为背景,以戴云山为支撑,以生态理念为内核,以区域绿色发展为基本内涵,筛选作者近年在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任职期间有关政论研究、业余文学创作的部分文稿,这些文稿大部分业已发表刊用或使用,从而汇编形成《穿越戴云》一书,以彰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之心路历程。本书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保护、两岸合作、绿色发展,以及撷
本书共分为“家书”“诗稿”“日记”“书法”四个部分,整理和收录了沈老家属捐赠给沈钧儒纪念馆的部分亲笔手书稿,并仔细校注,后附释文,是真实记录和生动展现这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珍贵史料,对于保存沈钧儒文物和提供沈钧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石榴书屋随笔》为“涵芬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种,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全书约二十万字,分为“汉魏漫笔”“六朝诗说”“文史文心”“序跋流年”“记事志人”“每日诗品”六辑。在“汉魏漫笔”“六朝诗说”两辑中,作者选取其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如《古诗十九首》、嵇康、陆机、潘岳、王羲之等,用如诗的笔触加以品评,可视为一部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