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丸,中医方剂名。具有温补肝肾,暖丹田,聪耳目之功效。主治积年冷病,及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薛氏得家传,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本书对八味的组成和功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作者搜集了薛己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应用八
望诊作为四诊之首,一直备受医家重视,而舌诊作为望诊的一部分,其意义自然无可替代。舌体居于口内,受外界气候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所以观察舌象,可以比较好地判断体内的健康状况,当然包括疾病的位置和性质,所以学好舌诊是成为一名合格中医的前提。本书介绍了舌诊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舌像的临床意义,并通过临床案例进一步的体现出中医对舌像的
本书88万字,主要内容分为12篇:中医芳香疗法定义及发展历史篇、中医基础理论篇、中医芳香疗法科学基础篇、中医芳香疗法植物学篇、中医芳香疗法药理学和安全使用篇、中医芳香疗法精油篇、中医芳香疗法植物油篇、中医芳香疗法纯露篇、中医芳香疗法诊断学篇、中医芳香疗法腧穴学篇、中医芳香疗法适宜技术篇和中医芳香疗法临床诊疗篇。
中医皮肤针疗法(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临床技能提升丛书)
中医脐疗(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临床技能提升丛书)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的学术思想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在全面完整继承明清小儿推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在手法和穴位的选择上形成了自己流派的特色,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然后运用各种手法通经络、行气血、调阴阳来调整脏腑营卫,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本书作者为“
本书介绍了津沽流派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呕吐、营养不良、脱肛、痢疾、感冒、鞘膜积液、肺闭、结膜炎、新生儿黄疸、硬皮病等疾病的治疗方法。既借鉴于前贤的经验,又吸收了当代同道之长,加之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津沽地区的推拿风格及流派特色,书中介绍了其配穴特色和常用手法等。
追溯当代小儿推拿流派的学术渊源,三字经流派最为清晰,即源于清代徐谦光所著《推拿三字经》,被李德修发扬光大,在赵鉴秋手中继续创新。三字经流派有其独特的学术特点: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重视阴阳,重视五行,包括诊法中望印堂的五色纹,五色配五脏,治疗上也以五行生克理论指导,实则用清,虚则用补,实中虚则用清补,同时据五行生克定“清
以蔡慎初教授为指导老师的***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一直致力于从中焦论治各种内科疾病,特别是各种难治性疾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进行发掘与整理,并对临床从中焦论治而取得良效的各种内科杂病进行病案整理。从理论与临床角度阐述从中焦论治内科杂病的可行性与确切疗效。名中医学术思想对于中医药事业
唐容川,名宗海,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卒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川彭县三邑人,清末著名医家;著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医易通说》等10部著作。唐容川基于《内经》《难经》、张仲景学说,在血证诊疗思想的集成、总结与提炼方面贡献卓著。其全面阐发血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