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是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研究视角新,立足于受众意识,从跨学科视角研究国家形象外宣翻译融通策略及可接受性,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研究,理论建构与个案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翻译可接受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翻译可接受性是相对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时代和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
本书重新审视了英使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这一中西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作者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以动人细腻的笔调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为什么要讲述翻译的
利益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极大价值的外交理念。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中亚提出打造中哈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又先后提出与中亚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书以利益共同体的内涵、主要内容、发展走向、背景及战略价值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利益交
本书是一部研究能源与气候治理理论、实践的学术著作。在全球化快速发展、跨国联系空前紧密的今天,能源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中美两国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不断深化,成效显著。本书以上述两大议题的全球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多层级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大量案例详尽分析中美能源和气候
本册文件集编纂收录的资料主体来自于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日本外务省档案,主体内容是:国际联盟中国调查团关系档案第五卷(1932年7月1日到1935年2月13日),国际联盟中国调查团关系档案第六卷(1932年7月3日至1932年7月16日),“满洲国”拒绝中国参与员顾维钧进入中国东北问题(1932年3月31日至1932
本书为一部档案史料选编,是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近代天津租界档案史料选编》的第三本,是2018年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编者在精选350卷天津法租界核心档案的基础上,整理初稿100万字,从纵横两条线来组织,纵向展现了法租界从设立、扩张到收回的时间脉络,横向关注法租界各项管理机制的运作及在租界里发
本书力求呈现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逻辑,明确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阶段性目标,突出了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创新,鲜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路径选择的新观点。在内容上全面分析了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突出了当今时代条件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中外关系史研究以中华民族复兴为深层次原动力,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总结各国文明交流交往的有益经验。中外关系史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史乃至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值得认真总结与系统阐发。总结中外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吸取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是历史学的基本社会功能。在新时代条件下重新思考中外关系史研究这一艰巨课题,
《世界政治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创办的学术出版物。创刊的宗旨是推广”大政治学”的概念,倡导以世界视野研究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国际政治与比较政治两大学科的交流与整合,并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政治学理论的结合。《世界政治研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刊发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区
美国驻中国领事馆领事报告,是美国政府对于晚清中美两国共同经历的历史记录。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不仅有助于增进学者对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了解,也是中国晚清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等领域重要的研究资料。本书收录了1849—1906年美国驻中国福州领事馆领事报告,内容涉及美国驻中国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