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如果说《大学》讲的是“大道”,《中庸》讲的是方法,而《论语》则讲的是生活实践。《〈论语〉悟行》一书,在借鉴钱穆、杨伯峻等国学大师的解读基础上,充分还原孔子当时时代的生活场景,体会《论语》真谛,并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对接,来
《〈中庸〉新解杂议》为湖北工业大学退休副教授张之权撰写的学术新著。全书分十四章,十三万余字。书中分析批判了南宋学者朱熹提出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庸之道背离了《中庸》的原意,是通过修改版本提出的错误主张,揭示了《中庸》原著的真正的中庸之道,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种诚之者,人之道也的求真(或求实)
本书是对《孟子》一书的解读,书中保留了《孟子》的全文,且不更动秩序,以求忠于经典,原貌呈现。作者在集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又从比较哲学及诠释学的观点解读了《孟子》一书,以期与读者共同分享关于生命、世道、历史的意义,带领读者体验生命的感动与成长。
本书以“儒学超越性”的现代论争为主题,考察现代新儒家之代表牟宗三、台湾新士林学派之代表罗光、夏威夷儒学之代表安乐哲对儒家生命超越论的现代诠释。本书分析了“内在超越论”、“外在超越论”和“非超越论”三个理论典型的基本观点、形上基础和思想来源,比较了“内在超越论”与“外在超越论”、“内在超越论”与“非超越论”,在此基础上揭
本书分四个部分展开。导论部分介绍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的意义以及《大学》的重要价值。文本解读部分说明文本诠释的诸前提性问题,并在进行初步阐释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观念与分析部分包括解读与分析《大学》政治伦理思想、梳理其历史流变并做社会史分析。当代考量部分首先通过相关考察,提出如何评估《大学》政治伦理的基本立场,然后评
本书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交往困境和儒家沟通伦理,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探究儒家沟通伦理在解决现代社会交往困境中的关键作用,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指出,儒家沟通伦理不仅为中西方文化对话提供新的可能,而且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具有独特价值,为现代性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依照“大浙学”的定义与浙江思想、文化、学术史在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当代史的发展线索,共设十三章,依次为“浙学理论综合研究”“浙学之源:史前文化、舜禹文化、古越文化研究”“汉唐浙学研究”“宋元浙学研究”“明代浙学研究”“清代中前期浙学研究”“近现代浙学研究”“现当代浙学研究”“浙江名山名水与地域文化研究”“红船精
《道德经新解》一书,作者以力图正确解读,领悟老子哲学,努力还原《道德经》真义全貌为圭臬。全文对原著的每一章节进行释义解读,一是准确把握老子成书目的,准确把握老子世间大爱哲学的思想境界,准确把握好原著的思想脉搏,使得翻译、理解的成果才会贴近老子的本意。二是明确老子成书的主旨,准确把握”天、地、人”三者关系。三是针对《道德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