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研究》是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的论文集,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李勇先主编、统稿,主要收录青年学者、优秀学生立足经典史志研究方法,聚焦区域历史、地方志文献等对象的研究成果。本书中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也有微观的具体考证,有出自成熟学者之手的项目成果,也有学界新秀的争鸣之作,研究视角独特,在将当前先
本书为《荆楚文库·方志编》的一种,以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以影印的方式出版。本书由时任麻城知县郑庆华于同治八年(1869)主持修撰,光绪二年(1876)刊刻之事方竣工。志分十纲:大事、方舆、建置、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掌故、兵事、丛谈,凡五十六卷首一卷。首卷分前、后,前含序、纂修职员、图、山川地舆
本书上限为1993年,下限为2005年。具体内容包括:资源建设、库房建设与安全保管、开发利用、法制建设、监督指导、信息化建设、档案科研与学会工作、宣传与交流、机构与队伍。
本书记载了纵跨1998-2005年福建省冶金工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冶金矿山工业、钢铁冶炼与加工、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辅助材料及辅助部门、固定资产、机构与管理等。
《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总体内容框架如下:1、开篇为序言,主要介绍陕西的历史发展概况,帮助读者了解故事讲述的背景。2、全书有“陕西·风物、陕西·习俗、陕西·艺术、陕西·成就、陕西·人物、陕西·精神”六大主题章节,每章节后配有一篇对该章节全部内容进行概括的导览文字,约500-1000字。紧随其后的是依据章节主题选择的
本书稿是一部有关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文史资料,本书是由I门头沟区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牵头组织各界人士对门头沟地区近现代发展中“亲历、亲闻、亲现”事件的编辑与整理,如今已是31辑。本书稿共30余万字,分别从“古迹寻踪”“不忘乡愁”“时代足迹”“民间匠艺”“京西山水”“红色印记”“民风民俗”七个方面,收集了门头沟地区文化历史发
本书是由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办事处统筹,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书。本志书之内容系统地呈现了。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当地特色,记述虹梅路区域的社会发展变化。鉴于虹梅路街道无史志存世和境域几经变迁的实际情况,本志时间跨度上以1949年至2010年为上下限,在记述在立足现境域的同时
《三星镇志(2001—2016)》收录了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2001—2016年的史料史记。全书共28篇、114章、377节,50.71万字、546张图表和照片,全书体例结构合理、行文朴实严谨、内容丰富翔实、时代特征显著、地域特色鲜明,除序言、凡例、总述、大事记、专记、附录、编后记之外,详细阐述了本镇自然地理、地名、党政
本书采用纲目体形式,记载了泰州高新区口岸街道的发展历程,一般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类目摄者为:总述、大事记、接到概览、泰州港高港区、古镇遗存、旅游开发、新城建设、特色经济、扬子江药业集团、物产美食、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乡土风情、人物、附录等。时间上因事而异,尽量溯源;真实地再现历史发展和地方特色。全志体例新颖、资
上海市第二轮志书《上海市志》(1978-2010)历经十二年编修,总计218部约1.8亿字。《上海市志》(1978-2010)全面记录了1978年以来上海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完整展现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史。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这座富矿蕴藏着大量城市建设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年鉴与地方史作为地方志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