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报告(2017)》共包含四个报告:《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报告》主要是对2017年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进馆、纸质图书借阅、自助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采用数据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深入挖掘全校师生整体的阅读倾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特色。通过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客观地掌握读者
此为第二期。《汉籍与汉学》是为配合推进国家重点项目“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而创办的,其以国际的视野,对全球汉籍与汉学进行介绍、研究,是“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宣传阵地,有利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全书分四卷,共约400万字,内含中国22种民族古文字撰写的古籍文献资料,有古籍珍品图片1000幅左右,包括书籍、文书、碑铭等类别。每一文种概略介绍这一民族的基本情况、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文字的类别和各种版本形式、整理研究状况等,各文种收古文字文献图片约50幅,简明介绍每一文献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古籍
《书香质检映像(2014-2016)》收集来自总局、各省局、挂靠单位等在书香质检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我们将这些工作分门别类,整理合并,并设置多种板块在画册中呈现出来。这是一场响应中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成果展示,也是促进质检系统互相学习的、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书香质检映像(2014-2016)》通过精美清晰的图片展示,图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实用信息(学术)的概念、特点,信息情报交流的产生发展,科研与生活中的各种实用信息的需要及检索,信息情报源的产生发展及利用,传统印刷型信息与现代网络型信息的交互作用,实际科研与生活中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案例分析等。
《情报学: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情报思想和中外先进情报实践理论,揭示千百年来人类情报实践规律,解密人类情报斗争的奥秘,构建了以学科、历史、思想、逻辑、职能、领域、国家及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情报理论体系,涵盖安全、外宣、军事、公安、经济、科技及国际等各个方面,为情报理论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本书是情
历代藏文古籍写本尾跋题记解读(上、下册)
“大家学术”第一辑将目光投向蜀学,选择了七位四川地区卓有建树的学人:徐中舒、冯汉骥、刘咸炘、项楚、汤炳正、卿希泰、杨明照。他们大多著作等身,非短时间所能通览。本次的选本择出他们某一研究方向的数篇论文,加以师友介绍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他们的学术概要。刘咸炘的目录学研究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
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多元和丰富、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对图书馆采访、资源组织、资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用户驱动采购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模式。用户驱动采购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馆藏建设模式,解决了传统馆藏建设模式中的图书馆馆藏利用率长期低下、馆藏图书占用大量空间、
进入新时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被打破,阅读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下的图书馆必须融入社会,敞开大门,走进社会,开展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把全民阅读行为覆盖到社会的每个公民,将阅读活动推广到各个角落,发挥阅读推广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