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宝讲解,内容由有价值和影响力的石刻文物组成,从文化价值和趣味故事的角度讲解文物,从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石刻艺术以及伟大的中国文化。
本书讲述了瓷器的知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烧制出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瓷器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曾是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本书介绍了不同朝代的青瓷和白瓷,展现了“瓷都”景德镇的昔日场景。
本书是一本收录广州博物馆所藏全部汉代模型明器的图录。书中收录的馆藏品为广州地区历年考古出土所得,均为陶器,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为陶屋、仓、井、灶,水田、船,总数为141件;第二类是陶人俑,总数37件;第三类为陶动物俑,总数49件。该图录以图片为主,并附文物说明和相关概述、研究文章,为研究汉代岭南地区墓葬制度、建筑形式
广州博物馆藏丝织品(广州博物馆丛书·藏品系列)
广州博物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广州博物馆丛书·藏品系列)
郴州博物馆藏晋简,2003-2004年湖南省苏仙桥出土。苏仙桥晋简西晋惠帝时期(约300年)木简长23.6-24厘米,宽1.7-3.3厘米。遗址中发现了九百余枚晋简,按内容分归为机构设置、赋税、人口、游驿、里程、地理、政务、诏书政令等14类,为研究晋代历史提供了最为原始的资料。文字以行楷为主,带有明显的隶书风格,是隶书
本书旨在启发读者不仅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器具,而且要关注它们的创造者。通过本书,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陶器的制作精良、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可以领略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少陶器展示了非常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一些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抽象思考,还有一些则生动有趣。本书所讨论的15个陶器正是这些技艺、想法和意图的示例。通过这些陶
本书从数学和甲骨文研究的角度,借助于已经发表的甲骨文拓本文献,以选读辞文的形式,对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数字和历制时序、殷商时期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状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希望能够提供一种相对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方式,使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数学早期的形态。本书共分五章,前三章分别叙述殷商时期的记数方法、表数形式和计数方式,使
本书稿集中介绍了大同市博物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珍藏的131方古代碑刻,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上自北魏延兴二年(472),下至1917年,以拓片与刻石照片两种方式呈现,既展示了这些碑刻精美的书法艺术,也对碑文进行了细致的释读,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是大同市博物馆首次对馆藏古代碑刻的整理与研究,对研究大同悠久
这是一部关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研究报告。《丰都县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是2015年至2021年期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重庆市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馆藏或出土的六个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汇总,主要介绍了青铜器、鎏金青铜器和铁器的保护修复及相关研究工作,并展示了部分保护修复工作的效果。全书正文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