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与傩:中国贵州“撮泰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编,书稿约70万字,图片约100幅,收录论文50余篇,内容主要围绕“带有原始特征的傩戏雏形”、首批第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撮泰吉”展开,分析了戏剧文本、音乐、舞蹈、服饰、面具、仪式、历史、文化内涵等,兼及国内其他地区的傩戏、仪式的介绍、研究和
戏曲常识
本书讲述了有关魔术的基本知识,包括远古的踪迹、眼花缭乱的魔术、魔术表演、通关密语、魔法世界的信仰、魔术同盟、魔术师中的魔法师、魔术的价值、化学魔术DIY等内容。
《戏曲研究》杂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57年,1980年复刊,是当代戏剧史上创办*早的戏曲学领域学术杂志,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王馗主编的《戏曲研究(第99辑)》所设的栏目广泛涉及戏曲研究的多元领域,主要包括特稿戏曲文化深度访谈戏曲史论戏曲剧种 非遗保护学术动态等栏目。
本书借助大量图文资料,从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代表性剧目和著名艺术家等方面,系统而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柳子戏的形成、发展和现状。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全面了解柳子戏,从而重新认识并更加喜爱、关注这一剧种,使它尽快摆脱“鲜为人知”的局面,这也正是作者的初衷与使命。
《吴梅:词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是一代词曲大师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基本知识及词学发展史的经典作品。吴梅先生系统地介绍了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以及历代代表性词人词作,并对唐五代至清代词学的源流传承和诸大家词作的利弊得失做了精当的点评。
《图说秦腔》分为上下两册,共约500千字,400多幅插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从秦腔的历史渊源、秦腔的艺术特色、秦腔的舞台表演、秦腔的表演艺术、秦腔的舞台美术、秦腔的传播和影响,以及秦腔演艺社团、秦腔名家等方面讲述了秦腔的历史和现状,展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该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配以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对挖掘陕西文化资源,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北京大学艺术学文丛》选入作者顾春芳近十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戏剧、电影以及其他艺术学论文三十五篇。内容包括戏剧基础理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其他艺术和美学问题的思考,大致涵盖戏剧学和电影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美学问题。这些文章总体上思考和研究艺术的意象生成和美感问题。
《阿甲戏曲笔记(套装共2卷)》为我国戏曲理论家、导演阿甲先生的遗稿,是他从1959年起至1994年所作的戏曲笔记,共近四百篇。在这些笔记中,阿甲先生对中国戏曲表导演艺术进行了深入而充分地思考,而他所发表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理论研究论文均能在这些笔记中找到理论思考来源。可以说,从这些笔记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位戏曲理论大
《菊部珍闻》系学苑出版社“民国早期戏剧文献书系”之一种。该系列已出版《新剧考证百出》一种。《菊部珍闻》系中国早期话剧运动先驱、同时也是戏曲活动家的朱双云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戏剧画报》《蜜丝》《社会月报》《戏》等刊物上所开“菊部珍闻”专栏所发表文章的结集。朱双云本有结集出版的意愿,后因抗战军兴,未能如愿。现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