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盐城境内、唐、宋、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得到较大发展、高僧辈出、名刹林立,佛教已经融入盐城历史文化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盐城佛教通志》系盐城首部研究盐城佛教历安传承之作、该志计分五个部分:一、寺庙卷。根据盐城地方史志及佛教典籍,整理考订盐城历史上及现存寺庙,梳理其兴建、毁废及重修等基本史实。二、僧尼卷(
本书收集整理了纪念三宝、皈依和坛城、度母经、至尊救度母颂、六字真言和其功效、三世佛等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念诵的各种经文和仪式仪轨等,对于熟悉和研究藏传佛教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作者描绘了禅宗如何演变为当时的一支主流宗派。根据对于密圆悟与汉月法藏关于禅宗宗旨之争,以及费隐通容《五灯严统》之争两个“僧诤”的研究,作者得出结论,即禅宗的复兴是对一系列宋代以后消失的禅宗理想的重构。
本期设置汉传佛教栏目,包括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两部分。书稿内容包括宋祖雄《论南北朝时期益州佛教风尚变迁》、李华伟《从“数息观”的再阐释看天台禅法的中国化——兼论慧思、智顗援道入佛之异同》、觉深《华严十玄门思想发展演变》、贾靖恩《试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汉传佛教中的菩萨特质及其异同》等19篇学术论文。各位学者和研究者对
本书已于2014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合同已到期。此次为修订后再版。书稿分为七大部分,包含180多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例如如何从藏传佛教的角度看待平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等。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回答了关于藏传佛教的疑问,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推理、辨析、讲解的方法和模式均来
《玄奘全集》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汉文大藏经研究院院长韩欣点校整理,全集共53册,约1900万字,纵观历史,“三藏法师”玄奘堪称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杰出代表。玄奘的西行,不仅加强了东西方的陆路联系,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通,而且将大量佛教经典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玄奘全集》由广西
本书精选出的佛陀语录,每个章节短者二十余字,长者不过百余字,内容微言大义,包含了佛道的纲领,是了解佛学的概要之书。现存《四十二章经》主要有三个重要版本:《高丽藏》本、宋真宗注本、宋守遂注本。宋守遂注本流传最广,该选题以其作为注译底本。此外,本书将《高丽藏》本和宋真宗注本两个版本的《四十二章经》放在附录中,以便读者相互参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江西文化为出发点,深挖江西特色文化、地域文化,推进了《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出版工作,以独特的形象、深厚的底蕴、优美的画面立体地展示江西形象,增强文化自信,讲好江西故事。《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定位为“轻学术文化读本”,既有面上的综合
本书稿是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学、文化与文献:宋代文人寺记的多层次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751067)研究成果。宋代寺记数量较为庞大,《全宋文》中收录有宋代寺记一千余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著作以宋代文人寺记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寺记产生的因缘、文体特性、文化思想、文献问题,具体考订《全
本书稿主要记述了拉萨、山南和日喀则三地的萨迦寺志,包括拉萨周边的尼木县、曲水县、堆龙德庆区、柳梧新区、达孜区、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山南市浪卡子县、贡嘎县、乃东区、错那县的萨迦寺庙和日喀则市仁布县、南木林县、桑珠孜区、谢通门县、昂仁县、萨迦县、拉孜县、定日县、仲巴县、亚东县、康马县、江孜县等地的萨迦寺庙。不仅梳理了卫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