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唐代名碑的历代拓本研究为内容,以唐代时间发展为线索,收录从初唐至晚唐时期的碑石、墓志拓本凡125件,为目前国内同类书籍中品类最全、数量最多。内容对于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历史、文学、碑帖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包括有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皇甫诞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柳公
本书收录了28篇论文,内容包含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汉代文字、《说文》等研究,出土文献与史学研究以及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三部分。古文字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涉及古文字考释、古文字构形研究、谐声系列的整理和字词关系研究等;出土文献与史学研究部分主要是利用汉简讨论两汉时期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及经济史问题等;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
《如何做考古学研究》是一本专门针对考古学方向学生的研究指南,它以当前考古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为基础,系统讨论考古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首先是一些考古学研究的基础问题;然后讨论近些年来在学生论文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如研究视角的选择,立论原理与关键概念的关注;再后是方法问题,我们用的什么方法和逻辑组织去深入研究;接下来涉及到考
本书针对考古遗址公园边界划定、空间结构布局、遗址展示、管理运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统万城遗址实际状况重点提出了考古遗址公园弹性应对发展不确定性、景观安全格局建构、空间叙事遗址展示、景村协同等规划策略。书中运用考古学、历史学、城乡规划学、文化遗产学多学科融贯的研究思路,实现了文献整理及现场调研相结合、定性与定
塔铭,是僧人的葬塔铭文,以撰述生平事迹为主,属于传记文学。本书以塔铭为研究对象,不仅整理、辑录了隋唐五代僧人塔铭文献400余篇,还对其中留有书家姓名的塔铭做了梳理与统计工作。本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塔铭的生成演进规律,研究隋唐五代塔铭的文体特色与文学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又从社会文化、历史、书法美学等方面解析塔铭与社会风气、
该书是2021年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本书主要针对四川境内民间散见的古代佛教美术遗存进行整理研究,全书包括文字研究与美术学角度的白描整理研究两种形式。其中文字研究重在对省内古代佛教美术遗存的类型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书中借助作者多年田野调查所得铭文对佛教美术所涉及的各领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提取了大量有关民俗信仰、民间诗文、民间
本文集是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先生亲自编撰,是他对自己生平经历以及进入文博行业几十年时光的回顾、思考与总结。本书内容主要是有关文物、博物馆保护、宣传、利用方面的散文(如长城、运河的保护问题,文物资产不可市场化问题,博物馆观众权益保护问题等)。本书细分为文博篇、讨论篇、记事纪念篇、书序书评篇、历史篇和杂诗篇等几个部分。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陕西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时间,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为了贯穿落实中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摸清陕南革命文物家底,陕西省文物局对陕南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开展专项调
寿阳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地面文物和佛教、道教文化遗迹遗存众多。寺庙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上,内容包括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壁画,墙壁上的艺术。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美化功能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自然消失和其它各种原因,
2006年,“石泓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由于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石窟裂缝、渗水现象日益加重。渗水使石窟内壁及塑像表面风化,产生了白色粉末状物,造成岩体内部结构的变化。2016年8~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搜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