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湖南省“十四五”时期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湖湘经典英译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1ZDAZ21。本书以时间先后为序,收录了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曾国藩的经典诗文。在精选曾国藩的诗词古文的同时,也选录了若干篇他的奏折、家书代表作,以便让国内外读者更好认识这位被誉为“最后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大成”的曾文正公
本书系作者的散文、现代诗合集,内容涵盖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作品多以人和景为主题,记录了作者的人生际遇、态度看法。书中记述的人多是作者的挚友,他们大都术业有专攻、文采斐然,具有一定的才华和智慧,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作为读者人生航行的航标灯。书中记录的景,从雪域高原到春雨江南,从大漠塞北到碧海天涯,作者
明代诗文集点校与整理。《郊居遗稿》是明代宣城状元沈懋学的诗文集。作为状元,沈懋学在明万历初期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人物,其《郊居遗稿》是研究其人生平经历及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本书共10卷,其中诗3卷,文7卷,较为详尽地记述了作者的主要创作成果、生平经历及心路历程。本书刊刻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此次整理,除对原书作
在刘亮程看来,“家乡是属于土地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土地上的名字,有一条路可以到达一个确定的家乡。但是故乡属于精神和来世,当我们走完此生,最后迎候我们的就是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刘亮程在新疆黄沙梁出生、长大,在本书中作者用细腻感人的文字,将故乡新疆的风土人情勾画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写出了与
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新疆,他在新疆的小村落里与天地万物交流,他说:“作家须将自己活成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活成一个地方的人。在他身上有一个地方的气候。他在风声中找到语言,从光阴和季节交替中找到文学叙述。向历史和自然学习,接受时间岁月的教育,与万物同欣悦共悲悯。”在本书中,刘亮程分
比起人,刘亮程散文笔下的主角,更多的是驴、虫、鸟、鹅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灵万物。在他看来,菜籽沟的生活,就是与自然万物共生。“在这十年期间我接触的最多的不是人,是动物、植物。那个院子很大,我养了有鸡、鸭、鹅、兔、猫、狗,还有不是我们养的树上的乌鸦、地上的老鼠、蚂蚁等等,我们家才几口人,但是我们院子的动物肯定是成千上万的,最
刘亮程的文字具有哲学的思维和广袤的视野,使得一件或简单或平常的事物,能够散发出沧桑的历史感与震撼力。他用独特的品人观物的视角,细致观察生活,讲述在黄沙梁埋藏着的温厚的亲情和生命的记忆,用各自独立的故事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文学中的独特世界。本书收录《虚土》中的独立人物故事,《寒风吹彻》《住多久才算家》等经典佳作,特别收
《黑白镜像〈野草〉讲稿》是对于鲁迅《野草》散文诗集的逐篇解读,其特别之处在于虽是专业学者对《野草》的研究解读,却并不选择以学术语言写就,而是采用类似散文的形式,将专业的文学分析阐释融入到诗意的语言中。作者以直观体悟的方式,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又结合文学研究的理论知识,揭示渗透鲁迅创作中的现代性观念,探究鲁迅作品
本书为《蔡元培全集》的第八卷,收入蔡元培先生一生交游中所作的各类诗文八百余题,全面展示了蔡元培生平不同时期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蔡元培是跨时代的历史人物,有兼容并包的胸怀与正直持守的情操,其社会交往活动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充分呈现了蔡元培与学界、政界、文化艺术界等人物的结交、往来,以
书稿基于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对鲁迅小说的两种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莱尔译本所采取的叙事重构策略进行对比研究。书稿综合运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设计了一个译作叙事分析模式,对鲁迅小说两个译本的叙事重构进行对比,既分析了译作的文本内层面叙事重构策略,又分析了译作的文本外层面叙事重构策略。研究发现,两者在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