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总结,归纳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社会资本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建立理论博弈问题,分析博弈演化,并建立计量检验理论模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本书以我国旱区农业科技工作为主线,共分为旱区农业技术发展环境分析、旱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旱区农业技术产出情况、旱区农业技术进展、旱区果业技术发展专题、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政策建议六个部分。
本书以2007-2018年《中国土地市场网》300余万条土地微观交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285个城市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测度了各地区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基于统计分析和理论模型对土地资源错配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率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对土地资源错配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从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方
本书共分七章,阐述了邢台市的自然概况、农业生产概况、耕地物理和化学属性演变规律、土壤属性分级特征等;系统探究了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时空变化特征;经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明确了邢台市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施肥现状,并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和作物类型进行施肥指导;针对邢台市耕地质量现状、作物种植情况,提出有机肥替代化肥、缓控释氦肥替代普
本书分基本理论篇、政策与规划篇、数字与财金篇、借鉴与选择篇四部分,具体介绍了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乡村振兴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乡村振兴总体政策设计等内容。
本书立足扎实的档案史料和作者的实地调察所得资料,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比华北更有可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江南小农经济长期未实现“突破”的原因。
本书共分为9章,分别是:数字乡村概述、数字乡村的策划与落地、数字乡村之乡村信息化、数字乡村之乡村互联、数字乡村之产业帮扶、数字乡村之人文环境营造、数字乡村之生态环境建设、数字乡村之文旅、数字乡村建设案例解析。第一章概说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历程、目标、重点任务及重要意义等;第二章阐述数字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难点,数字乡村方案应着
本著作在对农村土地利用相关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立足当前农村土地利用领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析了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风险的现状、类型及特征,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风险的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总结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利用风险的治理逻辑和治理方式,构建了农村土地利用风险治理体系。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程度持续加深。2004年起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2013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引进外资规模,中国农业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国从“高层互访推动农业合作”到“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从“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到“成
本书介绍阿根廷、美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乌拉圭、智利、古巴、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12个美洲主要蜂业国家的蜂业发展历史、生产现状、进出口情况,蜂业管理、法律、标准,科研单位和蜂业协会情况等。